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航天感动人物:一支航天爱心团队的七年坚持

  • 发布时间:2014-10-20 09:33:48  来源:中国网财经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马巾坷

  2013年年底,一个来自四川省南江县黑潭乡元顶村小学的邮政包裹寄到中国航天科工二院25所职工杨静通的手里。打开包裹,一缕淡淡清香缓缓飘入鼻翼,一个个手工自制的茶包整齐码放在纸箱里,里面清晰可见一根根细嫩的茶叶。随包裹寄来的还有一封信,“亲爱的航天叔叔阿姨,这是我们自己采的茶,请你们品尝,感谢您对我们长期的关心和帮助……”。

  这是一封来自贫困山区留守儿童的信,稚嫩的语言透出童真的纯净,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多年来提供帮助的25所职工深深的谢意,朴实的山区孩子用自己的劳动成果表达着对航天叔叔阿姨真挚的感情。

  由25所部分职工自发组织设立的捐助贫困儿童爱心基金成立已有七年。七年来,他们坚持为元顶村小学的留守儿童捐款、捐物,将多年来获得各种奖励奖金的大部分捐出,为解决山区孩子们的基本生活、学习保障发挥着巨大作用。在爱心基金的帮助下,这所当地唯一的小学几经撤并,最终保留下来,为留守儿童带来生活的希望。

  爱心启航

  说起25所爱心基金的成立,不得不提该所七室分工会在2007年组织策划的一次为儿童福利院送温暖活动。那次活动后,许多职工久久不能忘记福利院儿童因缺少关爱而莫名的惶恐又充满期盼的眼神。为了祖国的未来,能为孩子们做些什么?当一笔集体奖励—800元先进班组的奖金发到七室职工手里,大家为这笔钱怎么使用更有意义达成一个共识:设立爱心基金,捐助贫困山区儿童。

  说干就干,随后,一系列的调研、讨论、策划陆续展开。当时,该室已有很多人以个人名义多次参加社会上组织的捐助希望工程、西部母亲水窖等公益活动。爱心基金在这片爱的土壤一经播种,很快受到阳光雨露的滋养,发出爱的枝芽。经集体讨论决定,爱心基金将捐助对象确定为七室博士杨静通的家乡和母校——四川省南江县黑潭乡元顶村小学。

  元顶村小学位于当地元顶子山脚下,群山环抱,距最近的乡镇20里地。来这里上学的孩子多是家庭条件较差的留守儿童,条件稍好的孩子都转到乡上更好的学校或随打工父母到外地学校就读。尽管全校仅有4名教师,基本没有教学用具及设施,却承担着周边几个村里孩子的教学任务。

  “我是山区的孩子,我能深刻感受到那里的孩子对于上学的无助,我希望能为我的母校做一些事,我也希望孩子们能通过我对学习充满热情,对生活充满希望……”。说起爱心基金设立的初衷,杨静通博士强调最多的是,希望人们能对贫困山区儿童多一些关注。

  “我们把捐助对象选在那里,还有一点考虑是便于后期的沟通联系,让捐助者知道每一笔钱、每一件物品都用在什么地方,让爱心基金健康成长。”作为发起人之一,七室分工会主席徐予辉在爱心基金建立之初就为它的长期运行作了考虑。

  为了将活动持续化、规范化、长期化,爱心基金通过杨静通博士及其当时还在该校任教的父亲与学校建立了长期的沟通机制,定期将经费使用情况反馈给爱心基金,保证经费使用的透明度。

  与爱同行

  爱心基金需要爱心的不断注入,才会不断成长和壮大,才会不断延伸和扩展。在广大职工的积极支持和参与下,“爱心基金”自2007年设立之后的连续7年间,实施了30余次捐助活动,捐赠物品涉及图书、音像、家电、文具、文体用品、衣物、钱款等,为改善山区儿童的生活、学习条件提供了帮助,更让他们感受到关爱的温暖。

  “我们能为孩子们做的也不多,只是力所能及地为他们解决些实际困难”。2008年3月,在得知学校附近没有水井,学生们的饮水和日常用水要走很远的山路取用,学校没有足够的资金承担打井的费用时,爱心基金应需而动,扬帆起航。在与学校进行沟通和策划后,爱心基金捐资800元给学校挖一口水井,引通自来水到学校内部。

  “爱心基金不仅仅是每年定期组织几次捐款捐物,更重要的是能帮助解决问题。因为我们与学校建立了长期沟通机制,能及时了解到学生及学校的需求,我们的捐赠活动就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更能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喜欢,我们也能在帮助他人中感受到快乐和幸福。”当得知水井完工,学生们不用再辛苦走几里路挑水喝的时候,一位同事说,感觉喝到自己口中的水,仿佛也变的清甜了许多。

  除了解难事,爱心基金更多的是做好事,“除了捐赠物资还有什么可行的办法能够更好地帮助这些孩子”。2012年“六一”前夕,七室职工唐晔偶然看到一则部队为提高士兵生活标准而每天增加一个鸡蛋的新闻。“孩子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应该很需要营养,我们也可以给他们每天增加一个鸡蛋啊!” 他把这个想法一说,立即得到大家的响应。于是,给留守儿童每天中午增加一个煮鸡蛋的捐助活动有条不紊展开。经过大致估算,爱心基金定期将买鸡蛋的钱寄到学校,这项活动一直延续至今。

  活动开展后,爱心基金陆续收到了学生们的信件,“虽然隔着千山万水,也从未见过面,但你们的爱让我们越来越近,你们就是我的亲人”。随信寄来的还有孩子们吃鸡蛋的照片,那一张张粉嫩笑脸上洋溢着的满足与感激,让人看在眼里,暖在心上。

  爱心基金设立七年间,共捐赠了15053元现金、1台32寸液晶电视和2台DVD、900多本书本、300多件文具、43件文体用品及300多件衣物等。在爱心基金的帮助下,许多孩子顺利从小学升到初中,为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继续努力。

  爱心永续

  经过七年的不断完善,爱心基金逐步建立起一套规范的流程,能够随时方便地查询与监督基金的使用情况。其中包括,捐赠的钱款和使用细节在当地学校张榜公布,并反馈给捐助人监督执行;发放给学生的物资要求每个学生在有数额标识的情况下签字确认,同时附上老师和学生的联系方式(电话或邻居家的电话);对捐助的图书进行登记造册,建立小小图书馆,借还图书需签字登记等,确保爱心基金有效运转,每一份爱心都能得到延伸和传递。

  这七年里,也有越来越多的25所人参与到其中,从最初发起部门的十几人捐助到目前覆盖全所大部分机关、研究室的上百人参与,爱心活动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捐助对象除了定点小学——四川省南江县黑潭乡元顶村小学之外,慢慢延伸到其它地方,如汶川地震中的孤寡老人、雅安地震中的受灾群众,爱心向全国各地传播和延伸。值得一提的是,在爱心基金的感召下,25所职工定向资助的湖南省娄底三中的两位高中生在去年顺利考上大学,其中一名还考上了上海财经大学。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在帮助这些山区儿童的过程中,25所职工也收获着幸福和感动。2013年间,爱心基金两次收到孩子们亲手采摘的茶叶。碧绿的茶叶在水中慢慢舒展开,清香扑鼻。品味着残留在唇齿间的茶香,不禁让人感慨,爱心基金也许不能完全改变这些山区孩子的生活状况,但让他们对生活多了一份希望,多了一份温暖,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爱和正能量。

  “王顺兰老师会在每年自己生日的当天,到邮局投递一个爱心包裹,作为送给自己的一份特别的生日礼物,在传递爱心的同时收获心灵的快乐。”25所研究室党支部书记史小红介绍说,“爱心基金传递的不仅仅是一份爱心,更多地是在表达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它的建立,唤起了更多人的爱心和责任心,对个人和集体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每一次捐赠活动的开展,我们都会以‘航天叔叔阿姨’落款,让孩子们知道有一个群体在关注着他们,同时也展示了航天人的良好形象。”爱心基金不仅把偏远山区的人民群众的心和航天人联系在一起,也把我们每一个航天人的心联系在了一起。爱心基金资助的不仅仅是一些学生和贫困人群,更是航天人的期许和希望,正如杨静通博士所说的那样:“虽然我们帮助的是山区的孩子,但我们更希望能留住在那里任教的老师,他们才是孩子们实现未来的希望。”

  欣慰的是,我们能够看到爱心一直在传递,在辐射,一位叫张森林的学生在来信中写道:“我是一颗小小的树苗,是航天叔叔阿姨们让我感受到了阳光般的温暖,我希望将来会像我的名字一样,成为一片茂盛的森林,保护其他的小树苗。”

  漫漫人生路,爱心永相随。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