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希望,从一粒金“种子”开始

  • 发布时间:2014-10-20 05:59:15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四川省宜宾市屏山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自从实施“种子基金”项目以来,这里许多贫困家庭发生了巨大变化。

  在屏山县屏边彝族自治乡,彝族贫困农户黑来妈马一家三口人原来住在高山上,一间简单的茅草房就是他们的家,几个包谷粑就是一顿正餐。黑来妈马告诉记者,从2004年起,借用“种子基金”,他家开始成群饲养黑山羊,去年收入达到了4.18万元。经济水平提高了,黑来妈马一家也已从高山迁移到公路旁居住,他们新修了瓦房,购买了电视机,过上了崭新的生活。

  像黑来妈马家一样,屏山县贫困的村民依靠“种子基金”获得致富的原始资金,他们种菌养牛、种树栽桑,种下一粒粒希望的种子,收获一颗颗致富的果实。到2013年底,“种子基金”在屏山县共投入资金305.4万元,援助乡村达到25个,受援的贫困农户达3258户。“种子基金”累计借出1435万元,创收效益达2416.7万元,农户还款率达100%。

  是谁为这些贫困地区送来了“金种子”?他就是四川省宜宾市扶贫开发协会、省扶贫基金会宜宾市分会会长袁承禧。

  近年来,宜宾市一批国有、民营企业响应号召,陆续向贫困地区农村捐赠扶贫资金和物资,但由于缺乏明确的扶贫项目和监管模式,效果不明显,特别是贫困农户受益率低,甚至有的地方被挪用、挤占,出现捐赠者不放心,受援者未受益的现象。

  这种现象引起了袁承禧的关注,他和他带领的团队认真总结研究“欧盟国际助老扶贫”项目在屏山、珙县实施的成功经验,提出了在全市推行“种子基金”项目的实施方案。该基金主要面向国有、民营企业动员募集,落实到贫困村,采取以低于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小额信贷形式,供贫困农户循环借用、滚动开发、长期受益。“取名‘种子基金’是因为它就像种子,播下去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贫困农户依靠这个基金可以发展产业、增产增收,逐渐脱贫致富。”袁承禧说。

  为了让“种子基金”规范运行,袁承禧及其团队制定了严格科学的管理制度,保证基金“锁定在村、扶贫到户、集体所有、小额借用、滚动开发、长期受益”,受援贫困村贫困农户对“种子基金”有集体所有权、民主管理权、生产自主权。

  20年来,袁承禧上高山、进农家,访贫问苦;奔走北京、成都,深入厂矿企业,引来国际、国内社会扶贫资金15364.86万元。不仅如此,袁承禧还参与发动100多个企业投身“村企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活动”,投资1亿多元对204个受援村进行乡村公路、维修村小等基础设施建设;引进“欧盟国际助老扶贫”项目,10年间让2000户贫困老人家庭增产增收……

  在袁承禧的努力下,宜宾市的市、区县及部分乡镇都组建了社会扶贫网络。农业产业化扶贫、科技扶贫、教育扶贫、卫生扶贫、文化扶贫、助老扶贫等14个社会扶贫项目在这里遍地开花。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