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6日 星期一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25家A股登上内控“黑榜”

  • 发布时间:2014-10-17 05:33:56  来源:金陵晚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金证券记者 陈岩

  近日,财政部、证监会联合发布了《我国上市公司2013年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情况分析报告》(下称《报告》),有25家公司登上了A股内控“黑名单”,31家企业存在内部控制重大缺陷。

  《金证券》记者梳理后发现,和上年相比,2013年《报告》中披露的企业数量和存在的内控问题严重程度,都呈增长趋势。

  财政部晒内控“黑名单”

  根据相关规定,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自2011年1月1日起首先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施行,2012年实施范围扩大到国有控股主板上市公司,2013年进一步扩大到一定规模以上非国有控股主板上市公司。

  《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31日,沪、深交易所共有上市公司2489家,纳入内控规范体系实施范围的共有1052家公司。“财政部的意思是一步一步推广。目前纳入实施范围的企业,必须披露内控报告。其他上市公司现阶段不是强制性的,但鼓励企业实施内控制度。”南京一位注册会计师向《金证券》记者指出。

  从实际情况来看,落实内控制度的上市公司远远超过“强制”的数字。2013年,共有2312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占上市公司总数的92.89%,较2012年有所提高。2012年共有2244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占比为90.05%。

  在2312家披露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上市公司中,2287家内部控制评价的结论为有效,剩余25家企业则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内控缺失问题。

  《金证券》记者注意到,被点名的25家企业中,康达尔农产品等9家公司的非财务报告内控无效;科伦药业宏磊股份等8家公司的财务报告内控无效;天津磁卡*ST超日等6家公司的财务报告内控和非财务报告内控均无效;另外还有2家公司未出具内部控制有效性结论,分别为星美联合康得新

  披露问题呈增长趋势

  值得一提的是,和上年相比,2013年《报告》中披露的企业数量和存在的内控问题种类,都呈增长趋势。

  在财政部官网上披露的2012年《报告》中,有2244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12年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其中2241家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评价结论为有效。内控结论无效的只有3家上市公司,分别为北大荒、万福生科海联讯

  内控结论无效的“黑榜”公司,从2012年的3家增至2013年的25家,增幅约7倍。2012年有8家上市公司披露存在内部控制重大缺陷,而《报告》显示,2013年该数据达到31家。

  《金证券》记者发现,和上年相比,《报告》中披露的内控重大缺陷数量增加,形式也更加多样化,覆盖董监高人员舞弊、中高级管理人员流失、安全环保事故、政府监管部门处罚、媒体负面新闻频现等。以大有能源为例,其内控重大缺陷为“管理层越权管理,重大决策失败,并未及时披露”。金晶科技则是“经监测,废气排放超标,山东省环保厅责令限期整改”。

  内控花费遮遮掩掩

  虽然上市公司“自曝家丑”,披露的内控问题呈增长趋势,但从整体占比仍较低,仅合1%左右。

  《报告》指出,内控审计低价竞争的现象依然十分严重,造成独立性受到损害。

  2013年,纳入实施范围的1052家上市公司中,单独披露内控审计费用的上市公司为849家,内控审计费用的均值为58.24万元。其中,方大炭素支付的审计费用最低,为6万元,中国银行支付的审计费用最高,为1500万元。

  未纳入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实施范围,而自愿披露了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上市公司有1260家。其中仅63家单独披露了内部控制审计费用。罗普斯金支付的内控审计费用最低,仅2万元,苏宁云商的内控审计花费最高,共220万元。

  “内控审计和咨询行业低价竞争的现象依然十分严重,部分内控审计机构和咨询机构低价招揽客户,有些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费用仅为几万元,严重影响了内控审计和咨询服务质量。”《报告》认为。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