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天然气价格"谎言":价格倒挂为何有近300亿元利润

  • 发布时间:2014-10-15 14:27:00  来源:新华网  作者:原标题天然气价格“谎言”  责任编辑:罗伯特

  天然气价格要下调?别开玩笑了,但或许这是真的。

  9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向有关部门提交了一份建议报告。其中,短期改革建议是从2015年至2017年,使天然气价格普遍下调15%。

  这恰恰与当下国家天然气价格改革趋势背道而驰。8月12日,国家发改委发出通知,决定自9月1日起调整非居民用存量天然气门站价格,每立方米在去年基础上再提高0.4元。

  这一方案是实施国家天然气价格调整方案的第二步。按照原计划,从2013年开始,各省存量天然气最高门站价格最终将调整到与增量气并轨,分三年实施,这意味着2015年天然气价格还将进一步上调,各省三年累计上调幅度在21%至62%之间。

  但上述报告称,目前国内天然气的价格水平比天然气全成本已经高出约30%,提价不仅不合理,还应该降价。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就这一官方智库建议要求采访国家发改委价格司,截至发稿未获回复。9月底的消息显示,价格司从原司长曹长庆到新任司长刘振秋等多名官员"被带走"。

  被夸大的"倒挂"

  进口天然气与国内天然气价格严重倒挂,一直是国内能源界大部分人的共识。

  截至2013年底,中国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达到31.5%,而2000年以来中国天然气年需求增速平均在16%左右。为了保证企业进口天然气的积极性,进而保证供应,上调国内天然气价格的政策应运而生。

  然而仔细查找有关价格倒挂的数据,可以发现它主要来自于中石油一家。如其上市公司2013年年报显示,中石油天然气与管道板块销售进口气净亏损418.72亿元,占到当年中石油净利润的近30%,这一数字也被媒体广泛引用。

  鲜为人知的是,同样在中石油的2013年年报里,其天然气与管道板块整体是盈利的,并实现经营利润288.88亿元。既然进口气价格严重倒挂,那么近300亿元的利润从何而来?

  事实上,中石油进口天然气主要有两个路径,即进口管道气和进口液化天然气(LNG)。当年,中石油通过中亚天然气管线进口天然气275亿立方米,相当于中国全年天然气进口量的51%,中石油年报称这条管线共亏损282亿元。

  上述报告课题组负责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员郭焦锋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中石油计算的1立方米超过1元的亏损,其实主要来自偏高的管输费。他表示,从新疆输送到上海门站的管网隶属中石油旗下,其管输费约为1.2元/立方米,中石油将进口气到岸价加上管输费,计算得出进口气到上海市的成本在3.2元/立方米左右,而该成本高于今年9月调价前的上海市存量气门站价约0.8元。

  关键之处在于,中石油的管输费过高,中国天然气管网按照14年折旧计入成本,而这种可以使用50?60年的天然气管网,在国际上通行的折旧年限是30?40年。同时,管输费包含12%的投资回报率,而在其他国家这个回报率仅为8%至10%左右,这就导致管输费用存在不合理的虚高,虚高幅度在20%左右。

  此外,在中亚管线的中国-哈萨克斯坦段,有中石油和哈萨克斯坦国家油气公司联合开发的一个气田,中石油拥有该气田50%的权益,并享受利润分成。可见中石油在中亚管线上的亏损额度需要大打折扣。

  从液化天然气进口也可以得到一些佐证。中国第一大LNG进口企业是中海油,其2013年LNG进口量占全国LNG进口量的71.2%,但中海油从未声称过此项目的价格倒挂或亏损。

  反观中石油在辽宁、河北和江苏的三个LNG接收站,2013年进口LNG的实际到岸价平均为3.62元/立方米,中石油的年报称其每立方米亏损近2.8元。但郭焦锋认为,中石油进口的LNG主要销售到液化天然气加注站,而这部分不受政府管制的市场价格目前已经到了4.5至5.5元/立方米左右,也就是说在LNG领域中石油不该是亏损的,甚至是盈利的。

  值得一提的是,国家对进口天然气的进口环节有增值税返还的政策。2013年,中石油共获增值税返还70.88亿元,仅这项就占到了天然气与管道板块利润的25%。

  新疆广汇石油有限公司是一家常年介入LNG业务的大型民营企业,其贸易部主管雷猛很肯定地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个别LNG长约合同价格高的现象的确存在,但主要是由于当前国际天然气价格一直不稳定,国际定价机制还没有最终形成。但从整体看,目前国际进口LNG和国内销售价格并没有倒挂。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的报告得出的一个结论是,天然气不仅不存在价格倒挂问题,还具有较大的盈利空间,进而造成对下游产业生存空间的挤压。

  逆替代之忧

  天然气价格上涨,正在引发"能源逆替代"的问题。

  江西省是中国的陶瓷大省。但2013年以来,该省很多陶瓷企业纷纷放弃天然气这种燃料,改用水煤气。这种污染较大的燃料在2010年之前被江西陶瓷企业广泛使用。但随着天然气管网进入江西,江西陶瓷企业纷纷改用天然气,其燃烧效率也比水煤气提高很多。

  然而,2013年天然气价格改革启动,天然气价格越来越贵。与此同时,煤炭价格却一路走跌,大部分低端微利的陶瓷企业便放弃天然气,重新改用水煤气。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周大地将这种现象称之为"淘汰良币"。他表示,今年以来,全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电力需求增速也下降了,各个电厂的发电小时数都变短了。这时,天然气和煤炭价格的一升一降,使很多燃气电厂停机不发电了,将自己的发电配额卖给燃煤电厂,靠倒卖指标为生。

  微观的良币淘汰,形成的是宏观层面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以用气大省江苏省为例,2013年天然气的消费量增长6.5%,较2012年降低17个百分点。2014年情况更糟,天然气消费量同比仅增长4%,天然气发电比例也从31%下降到27%。

  在中国当前雾霾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用煤电替代清洁的天然气发电,并不是人们愿意看到的,上述报告将这种趋势叫做"逆替代"。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邓郁松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天然气价格的提升抑制了部分需求,但不能简单否定这种能源的替代。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有权根据自身需求来选择替代能源,关键是政府在环境方面的监管要到位。

  不过,这恰恰是令人担忧的地方。通常情况下,为了地方经济发展,地方政府在这样的问题上,多数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能源的逆替代正在考验走入改革深水区的中国。

  缺乏全局考量

  当然,目前"被夸大的倒挂"形成的价格改革仅发生在非居民用气领域。2013年7月,国家发改委出台《关于调整天然气价格的通知》时明确,居民用气价格不作调整。

  目前基本的原则是,中石油、中石化等大型批发商,按照各省天然气门站价格将天然气卖给各省级燃气公司。由于门站价格与居民用气价格的倒挂,地方燃气公司在向居民售气时,或是得到地方政府的直接补贴,或是将工商业气价提高,补贴民用方面的亏损。

  周大地认为,这种改革在阻力小的领域先改,当未来居民用气占比越来越高时,谁都改不动了。"用得越多越贵,用得越少越便宜。这严重违背了市场经济规律。"

  今年3月20日,发改委发出通知,决定推行居民用天然气阶梯价格制度。然而郭焦锋表示,阶梯气价仍背离市场原则。因为其结果是90%居民用户气价保持现有水平,还是无法体现用得越多越便宜的规律。

  报告课题组的研究结果显示,一户家庭每月用气约30立方米,如果气价每立方米涨1元,一个月增加30元,大部分居民家庭都是可以承受的。如果居民生活用气价格提上来,那么非居民用气的价格就可以被降下来。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相关政策除了在居民用气价格改革方面原地踏步外,也未能及时调整燃气电厂的上网电价。在天然气成本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没能形成很好的顺价机制。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教授级高工张薇认为,这表明政府相关部门在天然气领域的价格改革缺乏全局考量,仅推动一方面的改革,但很多该做的事,却没有动静。

  "天然气价格改革不应是简单地提高价格,而应是设定一个比较好的定价机制。"邓郁松说。他表示,目前的改革方案还属于过渡性方案,但是未来的方向需要明确三点,第一,要逐步形成竞争性的市场环境,由市场竞争决定价格;第二,要考虑供求关系变化对市场的影响;第三,要考虑环境成本。

  简而言之,中国天然气价格要实现完全市场化,需要推动市场准入改革,实现上游生产和进口环节的竞争,并推动管输独立,降低输送成本。(财经国家新闻网 记者 范若虹)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