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从讲台到战场的“打仗教授”

  • 发布时间:2014-10-14 01:30:57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 杨燕群 吴 旭 刘传江

  ■强军先锋

  南京陆军指挥学院军事训练系胡坚从教35年,有众多自称“坚果”的“粉丝”。缘何?只因他是名副其实的“打仗教授”。他不仅是执教为战的军校名师,还是通晓实战的演训专家。

  采访中,胡坚说:“如果不上课,我一定会疯的。”笔者瞅瞅眼前的胡坚:典型的山东大汉,身材魁梧、敦实,不会这么脆弱吧?他笑着补充说:“我身体不错,熬夜、下部队都挺能扛的,但不上课一定会疯的,因为讲台是我的战位。”

  接“地气”才有“底气”

  在胡坚的办公室墙角上,挂着100多个款式各异、大小不一的演习胸牌。那是他20多年来参加部队演训活动的见证。

  “这是部队实践给予我的最高奖赏”,胡坚以此为荣,并对每个胸牌、代码背后的故事记忆犹新:从集团军军区级别演练,到“砺剑”“使命行动”等全军重大演习;从最初的观摩人员、解说员,到如今的“指导专家”、导演部成员。

  胡坚主动向部队靠、往部队钻。演习部队千里机动,他一路研究走打吃住藏的战法;我军两栖装备列装下海,他冒着危险和官兵一起编波抢滩,摸索登陆突击新战法;为掌握联合作战协同方法,他不顾晕船呕吐,两次远赴南海西沙;为体会复杂电磁特殊环境,他在高温中昼夜连续守候在电台车里感受和观察电磁变化。

  近20年来,他先后参加全军或军区重大演训活动50余次,每年累计在部队的时间都在3个月以上,足迹几乎走遍我军主要作战部队和各大训练基地。先后参与总部筹划决策20多次,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和全军重大课题20多项,主持编写了我军《陆军军事训练指导法》、首部《部队联合训练指导法》和《复杂网络电磁环境训练指导法》。

  管“闲事”才不误“正事”

  胡坚说:“要想真正靠拢部队,就不能耍派头,要敢吃苦头,善当‘刺头’。” 浙江省军区副司令员徐云法深有感触:“他是红蓝双方最可怕的人,他在红方,蓝方要命,若在蓝方,红方麻烦。”

  在一次演习行动中,出现了60秒空白。胡坚问:“60秒里没有任何行动,部队在干什么?”

  一领导回答:“这是我们部队的习惯。”

  胡坚一撸袖子站了起来:“什么习惯?这是不打仗惯出来的坏习惯,实战化训练就是要改改这样的老习惯!”

  在北京军区某师原炮指部主任尹应龙的眼里,胡坚不仅是部队演习的“设计师”,更是解决问题的“工程师”。2011年,该师在新型作战力量建设上遇到难题,胡坚先后10多次带着团队与部队一起合力攻关,并连续两个多月与部队官兵一起奋战在大漠戈壁,探索出多种作战运用方法。

  常闻“硝烟味”才防“转基因”

  胡坚的血液里始终流淌着军人的DNA,脑海里永远回荡着战场的冲锋号。胡坚常说:“军人只有常闻‘硝烟味’,才能防止‘转基因’”,“‘打仗’这个词,绝不能淡出军人的话语体系”。

  1979年,在与老山前线官兵的交流中,一位毕业学员信中的两句话,他至今记忆犹新:“很多在学校学到的技战术在战场上都很管用,但也有些科目没学好,很后悔”,“如果能活着回来,我一定跟您再好好学”。事隔多年,胡坚仍坚持认为,学员的这两句话,既是他多年来坚守讲台、执教为战的一个动因,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围绕实战搞教学,胡坚既种了部队的地,又磨快了自己的刀,还给教学这块田施了肥。他总是第一时间把部队实践中最鲜活的东西带回学院,不断给课堂注入打仗基因,为学员点燃打赢激情。每参加一次重大演训,他就为学院带来一场精彩报告;每参加一次部队调研,他就为学科开出一门创新课程;每参加一次重大课题,他都能为教学改革提出宝贵意见。他坚持每年开设1至2门新课,先后领衔开设了20余门新课。“知识多一点鲜活,就能为战斗力加注一份活力”,胡坚说。

  两个“战场”的对接融合,铸就了胡坚作为一名“打仗教授”,在和平时期特殊的“千里沙场”的精彩人生!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