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中企赴欧投资热逆风而行

  • 发布时间:2014-10-13 22:30:53  来源:国际商报  作者:何诗霏  责任编辑:罗伯特

  当投资者在主权债务危机期间纷纷撤离欧洲时,中国企业却逆风而动,从中国流向欧元区的投资正大幅增加。根据德意志银行的数据,截至2012年底,中国在欧投资存量扩大了4倍,达到近270亿欧元。而在2010年,中国在欧洲的直接投资存量仅略超61亿欧元,低于印度、冰岛和尼日利亚的投资。

  赴欧投资增势不减

  《金融时报》近日做了一项关于中国在欧洲投资、移民模式的调查,从北京到米兰、马德里、里斯本、雅典的一系列报告揭示出,中国在欧洲的投资规模正在扩大。报告称,中国在欧洲的资本和移民动向与中国自1999年实施的“走出去”战略、发掘新市场和扩大中国经济实力的努力密切相关。

  然而,中国对欧投资并非一帆风顺。中国公司在欧洲做生意以及并购企业也不乏因对当地法律、文化不熟悉而失败的案例。中国欧盟商会的一项调查发现,中国企业将劳工法律、人力资源成本、移民法和管理方式的文化差异视作在欧经营的最大障碍。

  如一家中企中标了一条从华沙到德国边界的公路建造工程,但由于成本过高以及多次触犯当地劳工法律,距签订合同不到两年,波兰政府即于2011年解除了施工合同。

  不过,这些障碍并没有动摇中企在欧洲投资的信心,即便是在欧洲面临主权债务危机的动荡年代。虽然中国在欧洲的年度总投资额较2011年和2012年的高峰期有所下降,但是欧洲的分析师们注意到了中欧间合同的稳定签署,以及中企对欧投资将在未来10年大幅增长的信号。

  有经济学家预测,中国总的对外投资额将在2017年超过2000亿美元,其中很大一部份增量将投向欧洲。高达97%的中国企业表示,它们未来计划对欧洲进行更多投资。分析师表示,中企对欧投资的热情预计在接下来的10年内还将稳步增加。

  民资占比大幅提升

  研究咨询机构Rhodium集团的专家哈尼曼表示,“我们目睹了中国投资在欧洲的大幅增加,尤其是在欧债危机高峰时期的并购活动。这一方面是因为对廉价资产的择机购买行为,另一方面是中国对外投资的长期结构性转变,即从获取发展中国家自然资源向购买发达国家品牌和技术转变”。

  美国智库遗产基金会也观察到了这一最新的转变,即中国投资正从资源富集的发展中国家转向包括欧洲在内的发达地区。该基金会认为,民营企业在这一转变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虽然国有企业仍是中国对外投资的中坚力量,然而德意志银行的数据显示,2008年~2013年间,国有企业在中国对欧投资中占比78%。这些国有企业在中国国内的母公司主要从事如电信、交通、能源和金融等行业。但是,德意志银行的研究也显示,2011年~2013年间,相对于此前3年的4%,民营企业在中国对欧并购活动中的比例上升到超过30%。

  拥有68亿美元资产的弘毅资本今年7月份并购了英国快餐连锁企业比萨快车,显示了中国民营企业决定购买欧洲资产的雄心。它们正紧随国有企业的脚步,加大对欧洲的投资,希望获取更多优势技术和消费品牌。分析师认为,这一趋势还将延续,因为中国民营企业能够支付更多成本,这能确保它们在同西方买家的竞争中获胜。

  遗产基金会的数据显示,中国对欧投资在给定年份里倾向于集中在单个国家。2014年,意大利成为中企在欧洲的最大投资目的国。中国在意大利的70亿美元投资存量的近一半是在今年完成的;中国对葡萄牙的投资在2011年和2014年有一个飞跃;英国两年来也目睹了中国投资的大幅增加;欧债危机以来,中国对西班牙的投资稳步增长。

  中国在欧投资尽管增速很快,但依然面临挑战。相对于中国4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目前对欧投资规模并不大。这是因为欧洲不愿意向中国出售顶尖的技术,但它们又没有其他更多中国愿意买的东西。

  根据中国商务部的数据,2013年流入中国的外资为1170亿美元,仍然显著高于中国对外投资1080亿美元的数字。数据显示,在中国2013年对外投资目的地中,欧洲是唯一下降的地区,降幅超过15%。但是,《金融时报》认为,该数据严重低估了实际的资本流动,而且没有计算内地借道香港对欧洲的投资。官方数据存在缺陷的一个例子是,历史上卢森堡一直作为中国在欧投资的最大接受国。中国企业通常选择并购卢森堡的企业,充分利用其较为宽松的税收和公司治理要求,然后通过在卢森堡的企业实体赴欧洲其他国家进行投资。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