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城:科技“三秋”别样景
- 发布时间:2014-10-13 01:31:27 来源:科技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随着玉米联合收获机轰鸣开过,林立的秸秆被切成碎片,像一层毯子铺在田里,玉米联合收割机刚把秸秆粉碎还田,小麦免耕播种施肥机紧随其后旋耕、播种、施肥,整个过程一气呵成,省时省力,快捷方便。这是日前记者在山东省诸城市百尺河镇岳沟社区的玉米机收现场看到的情景。往年需要五六道工序的秋收、秋种,今年一次就完成了,大大减少了劳动时间和强度。
农民乐享“懒汉”耕种模式
随着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和科技意识的增强,山东省诸城市农民的生产习惯也正悄然发生着变化:秸秆还田倍受农户青睐;更多的农民对“懒汉”耕作模式情有独钟;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让当地农民享受到了科技助耕、科学种田带来的实惠。
“一台型号为4YL-1JK的玉米联合收获机,在地里跑起来劲头十足,每天能完成70—80亩的玉米收获、秸秆还田。”被誉为“机收达人”的农机手鹿汝春告诉记者,这款具备玉米“剥皮”和秸秆“还田”功能的大型玉米收获机可以把秸秆粉碎成末,而且地面以上不留茬。秸秆还田后可改善土壤结构,使土质疏松,通气性提高,储存水分、养分的能力增强,增产效果明显。
诸城市农机技术推广站站长、高级工程师台沐云介绍,保护性耕作技术是集秸秆还田和免少耕播种等先进农机农艺于一体的综合技术。实施秸秆还田的地块土壤有机质含量增0.01%,改善了因长期使用化学肥料造成的土壤板结状态,有效地避免土地干碱化,为作物生长创造了良好的土壤基础条件,还田以后的地块小麦单产增加50公斤以上,增产幅度为8.9%;来年再种玉米,则生长植株健壮,成穗率高,还田地块与未还田地块对照,玉米亩产增加50公斤,增产幅度8.2%。另外,松土的‘功臣’——蚯蚓也躲过了一场劫难。以前,土地都是旋耕作业,旋耕刀会杀伤无数蚯蚓,造成土壤板结,农作物不易吸收养分。
5亩地1个小时就能完成收播
谈起秸秆还田和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好处,贾悦镇孟家屯村村民赵佃虎抢过话茬:“俺家5亩多地的玉米,连收带种1个多小时就完事了,玉米还直接送回家,秸秆也打得够碎。以前,处理秸秆的方式不外乎就是拉回家作柴火、当饲料或就地一烧了之。现在我们做饭都用上了沼气、煤气,种地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农作物秸秆就成了我们的一个‘鸡肋’。还田后,就不用为怎么处理而发愁了,这是省力又培肥地力的事,我们求之不得……”
村支书赵佃福是个敢作敢为的人。在几年前市农机部门的一次培训中,他从农机专家那里得知,市里正在推广一种叫做“懒汉”耕种模式的种植技术,不但能降低作业成本,而且增产效果明显。他回忆说,当时玉米联合收获—秸秆还田—免耕播种“一条龙模式”进行示范播种,5亩地只要1个小时就能完成了收获和播种,而使用传统的耕作方法,从收获到播种完成5亩地至少也得3天的时间。
“不耕地,也能种庄稼?”一开始让村里人犯了嘀咕。而赵佃福的回答却显得干脆利落:“你们尽管大胆地种,收了归你们,亏了算我的!”大部分村民这才心里有了底,开始尝试这种耕作模式。夏季收小麦的时候,免耕的户每亩增产100多斤,这下大家全服了。目前,全村500多亩耕地全部采用了秸秆还田免耕播种“懒汉”耕作新技术。为此,这个村还被当地群众封为“懒汉村”的雅号。时隔几年,赵佃福回忆起这段故事仍然颇为感慨:“种地就要相信科技,好的技术就是要带头示范,让大家都来受益。”
科技种田给农民带来大实惠
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到底给农民能带来多大的实惠?台沐云说:“这技术不仅能增收,而且还节省成本。”他给记者算了笔账,保护性耕作可以使小麦增产100斤/亩左右,只需农业机械一次性进地即可完成免耕施肥播种,每亩节省作业费用65元;一个生长季至少可以节省一次灌水,一亩节水50至60立方米,每亩可减少化肥施用量20多公斤,亩可节水、节肥85元,每亩共节约生产成本150元;另外还有土壤有机质的保护、二氧化碳的减排等隐性收益。秸秆还田免耕播种保护性耕作拓展了秸秆利用的新领域,使秸秆变废为宝,有利于农业资源的深层次开发利用,是循环农业和节约型农业发展的当务之急,也是农村清理‘三大堆’一条有效途径。以前,玉米秸秆放在地里烧,狼烟四起呛得人受不了,现在秸秆成了‘香饽饽’,没人烧了,空气也新鲜多。”
为了保护大气环境质量,发展生态农业,让农作物秸秆变废为宝,近几年来,诸城市实施了国家保护性耕作、深耕深松、现代农业装备推进等项目,积极争取各级财政购机补贴(助)资金近亿元,鼓励农机手更换大型、低碳新农机具,并重点补贴了农民购置玉米联合收割机、秸秆还田机和小麦免耕播种施肥机等保护性耕作机械。在农机推广和财政补贴的双重作用下,助推了玉米机收、秸秆还田、小麦免耕播种“一条龙”作业模式推广应用步伐,让更多的农民实实在在地享受到了科技助耕、科学种田带来的实惠。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