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0日 星期六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中国应鼓励更多科研成果“走出去”

  • 发布时间:2014-10-13 01:00:22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付一鸣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未来的中国完全有可能诞生诺贝尔科学奖项得主“中国的科研人员数量很多,若能激励他们坚持自己的特色研究,一定能获得更多的好成果”。诺贝尔物理学奖评选委员会秘书拉尔斯·贝里斯特罗姆近日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专访时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贝里斯特罗姆说,近些年来,他看到一些中国科学家的学术研究报告出现在国际科研期刊杂志上“这是很好的趋势”。对于中国应如何促进科研人才培养和激发科研创新力,贝里斯特罗姆给出了三点建议:

  首先,鼓励科研人员的研究成果“走出去”。据贝里斯特罗姆介绍,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化学奖的推荐都需要他人提名而不能自荐,如果中国科学家的研究成果能较多地出现在国际科研期刊上,就能在国际社会上获得更多了解与关注。贝里斯特罗姆说,只有先获得国际普遍认知度,才有可能获得提名。能把研究成果刊登在国际科研期刊上,这本身也是一种国际化,更是世界范围内这一领域对研究成果的认可。

  其次,大力促进科研成果“百花齐放”。贝里斯特罗姆认为,中国的成语“百花齐放”能特别好的形容科研的理想状态。他说,任何一个不经意的小发现,都有可能最终成为伟大的研究成果,比如201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希格斯,他的发现起初并不被业内看好,但经过数十年实践和反复证明,终于认定是基础物理领域的革命性发现。

  再次,科研人才的培养与平台建设都需要国家大力和长期的支持。贝里斯特罗姆说,瑞典近些年来也面临着企业对物理和化学这类基础研究不再感兴趣和不再大幅投资的困境。这是因为以利润最大化为目的的企业很难在短期内看到这些基础研究的成果以及后期转化应用带来的收益预期,所以基础科学的研究需要有国家的资金扶持,并且是长期和稳定的。贝里斯特罗姆指出,瑞典目前的模式是,以国家为主导,促使一些私人基金会的投资运用到国家长期科研发展投资中来,确保基础学科的研究项目得以平稳发展下去。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