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5月04日 星期六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论文写在京郊成果促农增收

  • 发布时间:2014-10-11 07:53:20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张丽萍刘铁军本报记者董燕玲

  花卉产业是北京延庆县四海镇的主导产业,在北京的花卉市场,“四海制造”的鲜花品牌已逐渐叫响。仅今年中秋三天假期,就有万余户家庭到四海观光旅游。

  四海镇党委书记李凤云告诉记者:“从2003年到现在,北京农学院10余名专家教授奔波于学校和四海镇之间,用科技成果为花卉产业、林下经济、特色林果、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支撑。”四海镇西沟里村村民刘希全说:“有了专家教授的指导,我们才知道,原来土里真能产‘金子’!”

  教授心思在“花”上

  2001年,北京农学院的几位花卉专家发现四海的气候十分适宜种植花卉。2002年,他们便与该镇以及市县林业局合作试验试种百合花获得成功,建成了北京市最大的百合种球繁育基地。

  农学院教授赵祥云介绍说:“我们几位老师主要负责四海镇60亩资源圃的技术管理和服务。”为了建这个花卉资源圃,专家们可没少吃苦,为了收集和保存适宜当地花卉产业需求的各类露地花卉种质资源,赵祥云、王文和、王树栋等几位专家带着村民整日在山林里“寻宝”。在专家的火眼金睛下,很多百姓常见的“杂草野花”都被当成宝贝从山上挖了回来。经过3年的辛苦付出,“共收集宿根花卉50种、引种宿根花卉20种、球根花卉百合30种、马蹄莲10种、引种玫瑰4种、收集当地野生花卉20余种……”说起这些花,专家们如数家珍:“那可真是百花争艳!”

  专家“坐诊”为花卉产业把脉

  经过多年的发展,四海镇花卉产业出现制约发展的瓶颈:花卉种植结构单一、品种逐渐老化、主导花卉单产下滑、农民增收动力不足等。2012年开始,在北京市农委的支持和指导下,北京农学院在四海镇建立了“北京农学院延庆县四海镇农业科技综合服务试验站”,其主要任务就是解决四海主导产业发展中的基础性瓶颈问题,开展科研协作攻关和推广服务,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结合。站长侯芳梅副教授告诉记者,试验站实行站长负责制和专家责任制。

  万寿菊为四海花卉产业的第一主打产业,种植面积达3000亩。但是由于连作以及沟域内特殊的气候条件,四海万寿菊近年来病害频发,严重影响产量及景观效果。成立农业综合服务试验站后,张克中教授和刘正坪教授带领的万寿菊研究小组,多次深入四海万寿菊产业第一线,寻找其病害发生的原因,研究防治对策。经过两年多的科学研究和试验示范,四海万寿菊9月病害发生率由2013年的87.2%降至2014年的8.3%。

  成果凝结在农民收获里

  据介绍,试验站驻站专家中除了花卉专家外,还有食用菌、果树、景观规划方面的专家,为四海发展林下经济、特色林果、产业规划等提供了全面的科技支持。

  记者来到西沟里村村民刘希全家废弃的院子。站在院里乍看就是一院子的落叶,蹲在地上用手扒开腐叶,看到一些黑色的块状物,“这是食用菌猪苓,可药用,值钱着呢!”陈青君教授说,西沟里村45户人家中有近40户种植猪苓,而之前这些值钱的“黑疙瘩”曾被村民们忽视了很多年。

  2008年,四海镇西沟里村村民在深山里发现了猪苓。2009年,陈青君教授受邀给农户详细讲解猪苓无性繁殖技术,并现场指导农户栽植。从2011年至今,陈青君教授又指导合作社实施筐植猪苓、林下仿野生栽植猪苓技术,使西沟里村成为远近闻名的猪苓种植专业村。通过发展食用菌产业,四海农民年均增收500万元以上。

  试验站自建站以来,共培训四海花农、果农等千余人次,培养了10多名青年教师,20多名研究生,不仅科研成果落地转化、惠及农民,还为教师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提供了平台和实践基地。“科学研究要落地,人才培养也要落地,作为北京市唯一的市属农业院校,我们的论文就应该写在京郊大地上,我们的成果就应该体现在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收获里。”农学院党委副书记高东说道。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