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19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看萧红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 发布时间:2014-10-08 08:38:12  来源:中国民航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说到萧红,大多数人只知道她是位作家,是“左联”代表成员之一,和鲁迅有过一段莫须有的恋情。

  事实上,在民国时期的女作家身上有着很厚重的内涵。电影《黄金时代》已经上映,导演许鞍华、编剧李樯、学者刘瑜和周濂聚在一起,为大家解读上个世纪的年轻人在那个兵荒马乱的时代,是怎样在追求自由的道路上坎坷前进的。

  ■特约记者 程喆

  许鞍华:追求自由也是在承担责任

  萧红所处的那个时代不像现在。现在所有的东西都已经计算好了,直接给你,不需要你自己去寻找。

  民国时代年轻人的内心追求比现代人多,我们的内心没有他们强大。而自由是一个很沉重的东西,选择自由的同时,就选择了责任。经历过计划经济时代的人都知道,那时候工作包分配,干好干坏一个样;婚姻听父母的,婚后生活不美满就怪父母。没有自由的时候,你也没必要承担责任;但不承担责任的时候,人生中的某些东西就被剥夺了。

  试想,如果萧红和地主少爷结婚了,她的一辈子可能相安无事。但放弃了这种生活的她却总是面临着生死之间的选择。她动不动就陷入绝境,总是没有饭吃,这是她在用冒险的方式实现自我。

  在任何时代,这种放弃的勇气都很难得。就像《老人与海》里的老人一样,他一定要把大鱼打上来,哪怕冒着被鱼拖下水的危险。

  李樯:“千金难买黄瓜愿意”

  从外在来看,我们现在所处的环境是自由的——你可以选自己喜欢的衣服、食物和娱乐方式。但从追求自由的能力上来看,当下的人们未必都具备。

  现在的人看萧红,可以看到她一直在超越自我,她的精神一直处于现在进行时。

  临死之前,萧红写了《呼兰河传》。她丝毫不提外界的环境如何压迫,如何令人窒息。她会写小时候对于农村的记忆,比如庙会、卖东西的老爷爷等,但不写当下的困难。

  在小说里有这样一句话:“黄瓜愿意开一个黄花,就开一个黄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黄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

  萧红写“千金难买黄瓜愿意”,这不正是在说她自己吗?

  周濂:那是萧红的黄金时代

  “人生而自由,却无所不在枷锁之中”。萧红追求自由,但终其一生,却被困在枷锁之中。

  “黄金时代”这个名字来自萧红写给萧军的一封信。当时萧红在日本,很困窘。但在信的结尾,她反而说:“这不就是我的黄金时代吗?”她说的是“我的”,而不是时代的。

  我读过一句话:一个人一生最失败的就是浪费他的天赋。说萧红是自由的,是因为她没有浪费天赋。在各种压迫和枷锁中,她挣脱了出来。

  萧军是个东北汉子,很彪悍,甚至很可能有家暴倾向。萧军对萧红又爱又恨,我个人认为,原因之一是萧军自认天赋不如萧红。

  端木蕻良也是一样的。他曾经反问萧红:“你怎么又写这样的东西?”但在文学史上,端木蕻良的地位比不上萧红。终其一生,萧红都在寻找自己的价值。找到了,就是她的黄金时代。

  21世纪的年轻人为什么要看上个世纪年轻人的作品?因为我们可以从他们身上找到一个问题的答案,那就是如何成为你自己。

  刘瑜:萧红是一个矛盾体

  我们谈论民国的时候,经常将其八卦化了。比如,很多人都不知道林徽因和陆小曼写过什么,但却能津津有味地谈论。

  看过《黄金时代》,我觉得萧红身上不仅有八卦故事,有时代赋予她的东西,还有自我。

  从背景来看,萧红是一个女权主义者。她生在农村的一个地主家庭,被家里包办婚姻。如果不是一个特别有叛逆意识的人,她会嫁给一个地主家的少爷,过着很普通的一生。但萧红很叛逆,这让她的一生充满悖论。

  萧红的第一个悖论是,她在追求自我的过程中遇到的都是男人。张爱玲在《红玫瑰和白玫瑰》里写过:“女人在年轻的时候,无论你在做什么,你碰到的总是男人。”所以很反讽的是,萧红成为作家总和男人有关。在一定程度上,《黄金时代》讲的是1个女人和4个男人的故事。

  萧红的第二个悖论是,看她的作品会发现她是一个特别慈悲的人。但同时,她抛弃了自己的两个孩子。当护士把孩子抱到她眼前时,她怕自己舍不得,没有抱孩子。这是一个既慈悲又残忍的女人。

  萧红的第三个悖论是,她成了“左联”的代表人物之一。很多人因此认为,她只热衷政治。但我觉得她是一个人道主义者,越到中年,萧红越退回到个体。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