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5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把科技成果请下“神坛”——与北京仁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秦升益对话

  • 发布时间:2014-10-08 03:51:50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编者按: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创新,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不熄引擎,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这是党和国家突出关注的问题,也是全国工商联的重点工作,更是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从今天起,本报在显著位置陆续推出"中小企业与技术创新"系列报道。这组报道将深度解析技术创新这一当下中小企业必须面对的大命题。

  采访对象小档案:

  秦升益,北京仁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硅砂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技术源泉有多种,其中来自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是中小企业需要依托的重要力量之一。然而,依托产学研路径并非"直接拿来"这么简单,如何把科技成果请下"神坛",更好地为中小企业服务、为其利用是值得思考的话题。带着这些问题,中华工商时报记者近日专访了北京仁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秦升益。

  "神坛"与现实的距离

  中华工商时报:你认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中的技术源泉应该盯在哪里?躺在"象牙塔"里的研究成果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意义几何?

  秦升益:一项技术创新主要有三个方面,企业的自主研发、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来自国内科研院所及高校的研究成果。就最后这一方面来说,高校和科研院所有人才集中、资源丰富、学科齐全等优势,他们可以不断利用自身优势去研究和开发高新技术项目,并通过大学科技园孵化器的集聚、辐射和示范作用,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贡献力量。

  中华工商时报:既然有诸多优势,为何却有很多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科研成果躺在象牙塔里?

  秦升益:这里面是有一些问题的。由于我们国家的体制、机制等原因,高校和研究机构很多立项都是缘于个人的爱好,或者盲目地跟踪国外的一些研究而进行。真正根据国内的实际、市场的需要或者是为了解决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难题、问题而研究的,说实话并不多。这就造成了研究成果和企业需求无法对接,形成严重脱离和不对称。这肯定就会导致科研成果"睡大觉"啊!

  中华工商时报:一项科研成果在和企业创新的对接上又有哪些问题?

  秦升益:对接上还是有很多问题。有些成果并不成熟,经不住创新体系的推敲和实践。但目前我们很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成果,都停留在创意和试验阶段,都是实验室的结果,很多成果甚至经不起中试的验证,更别提产业化了,越到后面越难。创意,可能一个人就够,到了试验阶段,物质条件的需求就有了,再到中试,车间、设备、人才都得具备,如果继续产品化、产业化就更难,需要的资金也越来越多。在这个过程中,好多科研成果经不起检验,自然就淘汰了。

  科研成果产业化之"多种技能"

  中华工商时报:两者对接上的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秦升益:在企业需求和科研成果的对接方面,我认为不妨可以采取"订单"形式,由企业出课题,高校和科研院所负责研究开发,再由企业承接转化等,使之研发出来的项目或试制的产品能够被接受企业有兴趣意向、有资金能力、有产业化前景和经济效益。这样,才有可能解决好研发--成果--转化--市场--效益紧密链接的问题。

  中华工商时报:中小企业应该依靠什么来判断来自于科研院所创新成果的价值与预后效果?

  秦升益:这个就要中小企业自己懂得把握市场需求和企业自身需求来判断了!没有统一的标准可以去适用所有的企业,更多时候,企业负责人的眼光至关重要。

  中华工商时报:那负责人应该有怎样的眼光呢?

  秦升益:可能和我自己的创业经历有关吧,我个人认为企业负责人自身应该对技术创新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其实很多中小企业都是从微型企业开始做起的,从小到大,慢慢长大。像我这样丢掉体制内铁饭碗下海的,在中关村不在少数,很多人都有一技之长,都是从自己的发明成果产业化开始的。首先我们是看到了这个市场有需求,再加上自身有技术,所以毅然决然去下海了。我认为这种模式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原始模式。那么,在我的技术成果产业化过程中,我不断摸索,自然会对一项成果的价值有自己的判断。我想说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对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进行判断,其实是很需要创业者自己对科研有深入了解的,这一点,对我们众多的中小企业,尤为重要,也很现实。如果你自己不懂点科研,而去指望靠别人的技术和别人来帮你创建一套创新体系,我觉得很难。

  中华工商时报:除此之外,中小企业承接一项成果最必要的支撑有哪些?

  秦升益:如果可以承接到一项好的科研成果,我认为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最重要的是资金的支持。有一些很好的成果在试验过程中会经过重重的考验和困难,比如配套设备的阻碍,资金的阻碍等等,有很多复杂的因素。其中最难搞定的,相信很多人都会深以为然,那就是资金。这么说吧,一项科研成果,实验室、中试、产业化,这三个阶段需要的资金量的比例大致是1:10:100,或许它是一项好的成果,但却有太多的中小企业没有能力承担越来越庞大的资金需求了,即便有能力去投入,可能到最后资金就"打水漂"了。我有一个朋友就是这样,他买了一名大学教授关于生物制药方面的一项成果,搞了7、8年,结果怎么着?投进去上千万,但最后得不到预期结果,也无力继续,只能不了了之。这样的事情有很多。很多时候,你没钱去把一项成果付诸实践。

  创新需要各方放宽眼界

  中华工商时报:科研院所和高校等应该如何更好的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支持和动力,使科研成果顺利的产业化?

  秦升益:我个人的看法,创新分两个方面,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强势更多是在基础创新上,科学创新,企业主要在于应用技术创新。我觉得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不要急功近利去技术创新,他们更应该提供一些好的观点、思想、理论出来给企业,为技术创新打下基础,起到一种指导的作用。技术创新,尤其是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更多应该以企业为主力,而不是全部都去依靠高校的研究或者直接买他们的成果。技术创新本身,应该在科学理论创新和产业化之间形成一座桥梁,从而解决社会难题,满足企业需求。作为高校和科研院所,除了理论创新,也应该为企业培养创新型人才,这也是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

  中华工商时报:政府在这其中应该如何发挥作用?

  秦升益:我们制定相关政策的部门和官员首先要懂得创新的规律,要具备一定的服务能力;其次就是要搞好顶层设计、制度安排,最大限度的消除创新障碍。我们可以看看美国是怎么搞的,他们的政府通过借贷担保、出口信贷和国家采购等手段,鼓励新技术成果向中小企业实行技术转让,还为中小企业解答一些技术问题。他们很注重政府的引导作用和政府在企业与科研院所之间的桥梁作用,但又不去干预企业的创新。

  中华工商时报:你对广大中小企业和创业者们有何良好的建议?

  秦升益:说实话,我认为除了承接高校科研院所的成果之外,广大的中小企业更应该发挥自己的长处,使自己的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立足于自主创新。我们都喜欢讲"产学研用",但产是谁,学是谁,研是谁,要分清楚。根据我的经验,研是高校和科研机构,产更多的是一些大企业,而不是中小企业。作为我们中小企业,除了要以满足社会需求、以满足社会需求目标为主,同时更要加强自身修养,大胆实践,加强系统创新能力。这样,你的创新才有可能持续,你的创业才有动力支持,你也才会有更专业的技术眼光去审视一项科研成果以及更强大的战略眼光发展自身。

  无论是承接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成果,还是企业自主创新,在秦升益看来,中小企业尤其是其负责人都要有对创新的科学见解并熟悉创新本身。在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对接上,企业要以市场和自身需求为出发点,学会判断一项研究成果在立意、试验和产业化等方面的预期效果,同时立足于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这样才能使企业创新具有持续性。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