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5月05日 星期天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上海地铁背后的荣耀与梦想

  • 发布时间:2014-10-07 20:01:43  来源:新华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新华网上海10月7日电(记者陆文军、周琳)对于老上海人而言,在轮渡上看黄浦江潮起潮落是风景,而对于新上海人而言,坐在地铁里穿越浦东浦西则是生活。从1993年上海第一条地铁——一号线通车试运营,到现在短短20年间,上海轨道交通从一条线织成了一张高效的轨道交通网络。

  上海建地铁:从“痴人说梦”到“世界第一”

  地铁圆梦,在上海,绝非易事。早在上世纪50年代,上海着手筹备建地铁时,有国外专家断言:不可能!由于上海的土质松软含水,要在这样的地层中开挖打洞,在当时还是个世界级难题。然而上海人不甘心,从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经过几代地铁建设者反复实验,终于开创了适应上海土质的施工工艺,并在塘桥试验段、漕宝路试验段成功应用。

  1990年,上海地铁正式开工建设。其中,黄陂路、陕西南路、常熟路三个车站的建设被称为“淮海战役”,历时三年后,一号线南段锦江乐园至徐家汇通车试运营,上海几十年的地铁梦终于实现。

  2004年6月24日,上海申通集团有限公司实施合并重组,作为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投资、建设和运营的责任主体。上海市委、市政府作出“集全市之力加快轨道交通建设”的战略决策,并确定2010年世博会前建成400公里的目标,一场历史性的地铁建设大决战吹响号角。

  这10年间,上海地铁从“十字加半环”的4条线发展成为通达14个区、延伸至江苏省的14条线;从70座车站、90多公里发展到330座车站、538公里;从600多辆列车发展到3500辆列车;从4座换乘车站,发展到42座换乘车站。

  这10年间,上海地铁从每天130万客流到如今的工作日800多万客流;地铁在公共交通客运量中的占比,从不足10%攀升至40%,成为城市交通出行的骨干。

  第二空间拓展城市公共文化

  目前,上海地铁最高日客流超过900万人次,堪称城市的“第二空间”。

  2013年以来,上海进行机制创新和文化探索,将地铁空间里的许多商业广告阵地腾出来实施“文化进地铁”项目,宁愿少收千万广告费,也要打造公共文化新阵地。

  《掀起你的盖头来》、《卡门组曲》……动人的旋律回荡在上海人民广场地铁站的换乘大厅里。原来,这是上海高校的交响乐团在“地铁音乐角”进行公益演出。记者在现场看到,一个多小时的演出过程中,这一四五十平方米的音乐角中,走走停停的听众数量保持在200人左右。

  类似的“地铁音乐会”从2013年元旦开始,每周六周日都会上演,演出团体中既有上海交响乐团、轻音乐团、民族乐团等高水准专业院团,也有普通、接地气的群众演出团体。这一公益演出已有约150场,观众近2万人次。

  “在地铁里奏响古典美声,也许会让乘客惊讶,但是现场演奏的天籁之音效果,就是文化的魅力。”90岁高龄的著名指挥家曹鹏,曾亲自为“地铁音乐角”的第100场演出执棒。

  “地铁音乐角”是上海“文化进地铁”项目的一个缩影,一年多来,上海地铁与数十家文化艺术单位合作,在50座车站实施了近80项公共文化项目,10余列地铁文化列车穿梭,10余万张文化专题票流转,随着地铁网络中的公共文化“能见度”越来越高,地铁空间已成为上海营造城市文化氛围的重要阵地。

  下一站,梦想!

  停澹簦颍铮既可以译成“地铁”,也是“大都市”的意思。上海在打造国际大都市的进程中,不仅要强大的经济支撑,更要编织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根据规划,2020年上海轨道线网总长度将超过800公里,成为城市交通系统的骨干和灵魂,许多经济增长点随着地铁线路一起延伸。根据地铁网络化的发展特点,上海地铁的发展战略也正在进行两大调整:从重建设到重运营的转变;从单线运营管理转向网络化管理的转变。

  今后,上海轨交的建设与发展将更注重绿色环保和人性化,引入预制构件、太阳能和变频等技术减少环境污染,与此同时还会对自动扶梯、无障碍设施、公厕等设施,定下高于国家标准的建设目标。

  2020年,上海地铁网络建设目标要超过800公里,还有200多公里的繁重新线建设任务等待着去完成,人们期待着地铁建设者续写新的篇章。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