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金融资本“看上”实体经济
- 发布时间:2014-10-04 05:52:44 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金融业支持实体经济是利己利他的,这已经是全社会的共识,无论是出于经济稳增长、金融控风险的需求,还是出于银行业竞争和转型的需要,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都是当前要务。
过去几年,金融危机让全球金融业重新认识到了实体经济的重要性。随着金融创新的增多,一些资本脱实向虚的现象在很多国家出现,在金融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一些以钱炒钱的现象开始显现,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产业空心化的迹象,金融资源的分布也不尽合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体经济的持续发展。
货币资本是产生于实物流通的需要,资本流动和物流需是一一对应的关系。金融发展无法独立于实体经济而单独存在。在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当前,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不仅有助于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更能够夯实银行业的基础,使我国银行业的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
当前,金融资本对实体经济仍缺乏热情。究其原因,一方面,资本是逐利的,实体经济利润薄、缺乏内生动力和增长点,过去大量的投入,其产出率却不高,资金沉淀较多。另外,资本在金融系统有空转现象,银行贷款通过同业合作、基金理财等类信贷业务投向国家限制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及房地产企业的情况依然存在。在定向降准政策所释放的数千亿元资金中,流向小微、三农等实体经济薄弱环节的也并不多。
金融健康是支持实体经济的前提。理顺金融业发展,使之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需要全面深化改革。一要有序推进利率市场化,同时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使得利率和汇率由市场来决定。二要进一步扩大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鼓励金融创新。三要降低社会融资成本。规范同业、信托、理财、委托贷款等业务,清理不必要的资金“通道”、“过桥”环节,缩短融资链条。降低小微企业担保费用。四要优化融资结构。坚持有扶有控。五要改进金融服务。提高贷款审批效率。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和抵质押担保体系建设。此外,还要引导金融产品的设计和金融业务的延伸避开产能过剩的行业,应当更多服务于先进产业中的中小微企业。理财产品的设计应当成为融资的重要工具,而不是金融系统内部高收益业务的快进快出。
用好增量、盘活存量,需要顶层设计和金融实践的共同努力,积极引导资金从低效领域、风险较大的部门,更多流向和支持小微企业、“三农”、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让金融业在良性循环中逐步成长。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