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经济结构持续优化 与长江经济带形成联动
- 发布时间:2014-10-03 15:34:20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罗伯特
新华网上海10月3日电(记者何欣荣)国务院近日印发的《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要建设长三角、长江中游和成渝等五大城市群。在这其中,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城市群起着龙头作用。近年来,长三角地区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推动大量产业向长江中上游转移,与整个长江经济带的联动效应越来越明显。
结构调整,是近年来长三角经济发展的关键词。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上海、江苏和浙江GDP增速分别为7.1%、8.9%和7.2%,同比回落0.6、0.7和1.1个百分点。但与此同时,服务业分别实现7.8%、9.2%和8.4%的增速。
整个上半年,长三角两省一市服务业占比达47.8%,高于同期全国服务业比重1.2个百分点。其中,上海占比最高达到62.7%,比去年上半年提高1个百分点。
一直以“制造业高地”著称的长三角地区,近年来服务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大量产业向长江中上游转移。目前,仅长江中游地区,就设立了安徽皖江、湖南湘南和湖北荆州等三个国家级的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长江上游的四川省,引进国内省外资金每年上一个千亿元台阶,2013年达到8697亿元,其中东部地区的到位资金占比58%。
上海在产业转移中大多扮演“输出方”的角色。早在2011年,上海就提出“研发和销售两头在沪、中间在外”的产业转移模式。记者从上海产业转移促进中心了解到,该中心自2008年成立以来,已促成落地项目73个,投资金额724亿元人民币,有效地推动了长江流域的联动发展。
与此同时,内陆的企业也希望借助上海这个国际窗口与海外进行互动对接。上海的张江高新区内就有许多企业来自四川等中西部省份,他们希望借助上海这个平台进行基础研发和产业化,同时吸引海外投资,而生产制造则放在原籍。上海自贸区的建设,使得上海的全球资源配置能力进一步增强,对长江流域的服务功能也进一步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长三角的产业转移,并不是淘汰落后产能或甩包袱。“长江经济带和其他经济规划最大的不同,就是把东中西部天然连接在一起。同时向西与丝绸之路经济带连接,形成东西双向开发开放的新格局,为企业发展带来新空间。”南京财经大学校长刘志彪认为。
比如,飞利浦公司将小型家电和医疗保健类家电的生产制造中心放在成都,并不是因为这一类产品不够先进。相反,成都“悠然生活”的城市定位,为飞利浦开拓小家电市场创造了有利条件。
上海社科院副院长王振指出,实践证明转移成功的企业多是自身发展前景向好,通过转移既开拓了新市场,其留在长三角的研发、销售总部也得到提升,可谓是一种双赢效应。
除了产业转移,长三角多年来积累的协作经验也值得复制推广。上海社科院部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郁鸿胜认为:“长三角的区域合作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五流’合作,即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技术流的合作,再走向制度的全面合作。建设长江经济带的过程中,可以借鉴长三角已有的合作机制,由原来的要素合作逐步转向制度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