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9日 星期天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翰林街社区告别“蜗居时代”

  • 发布时间:2014-10-01 04:34:34  来源:大众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 尹彤 房业美

  “一家九口”,多年来挤在一个30平方米的屋里,每天还要接待不少来“串门”的街坊邻居。有时候来的街坊太多,来晚的只能在外面等着。7年来,任城区古槐街道翰林街社区居民委员会9名人员就窝在这样一个“弹丸之地”为居民服务。

  近日传来好消息,翰林街社区终于摆脱了那个破旧狭小的小屋,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居。9月24日,记者来到翰林街社区居委会的新居,社区居委会主任吕秀云喜滋滋地表示,搬进新家,大家伙的干劲更足了。

  翰林街社区有2000户左右居民,大部分是回迁户。和大多数城市社区一样,开发商并没有给社区居委会预留出办公地点,最初居委会是暂住在一处居民楼里。“上世纪90年代底居委会只有两个人,业务也少,对办公地点没有很特别的要求。”吕秀云说,2007年社区居委会职能发生变化,人员也增加到了9人,原来的办公地点显得十分拥挤。后来,暂住的楼房被开发商卖掉,居委会只能到处找地方落脚,最终暂时定居在翰林坑涯街的一处“保安室”里,没想到这一“暂住”就是7年。

  记者专程来到翰林街社区原址,这里位于小区的出入口,如果不是墙上挂着社区的牌子,大多数人都会把这里当作小区的门卫室。屋里简单放了几张桌子,社区职能守则的牌子都没有地方悬挂,只能暂时放在柜子上。“桌子、椅子都是辖区单位淘汰下来的,两台电脑也时间很久了。因为没有存放档案的空间,社区专门租了一间10平方米的小屋做档案室。”吕秀云说,档案室虽然离居委会不远,但还得跑一段,办业务时非常不方便。

  “我们自己挤点也就算了,关键是居民来办事的时候不满意。”社区工作人员刘程程说道。随着这几年社区承担的工作越来越多,来办事的居民也逐渐增多。平时还好,但每年11月和12月,经常看到居委会外围了一群人。“这个时间是办理医疗、养老保险的时间段,屋里顶多容纳四五个人,再来的只能在外面等着。”刘程程说,就是老人也只能在外面冻着,多年来因为地方小,居民办事时发生口角的情况也有不少次。

  2007年,吕秀云从西门大街社区调整到这里担任居委会主任。从她刚到这里的第一天,就开始为社区协调办公地点奔波。今年,在市、区、街道领导的关心下,翰林街社区从辖区单位济宁一中协调了一处空地,并协调资金新建了400平方米的二层办公楼。看着宽敞的社区服务大厅,吕秀云笑着介绍,“我们这里终于从传统的‘居委会’升级成社区了!”

  一楼的社区服务中心大厅,宽敞明亮;二楼的会议室能容纳50人,另外两间屋承担着电子阅览室、图书室、调解室、妇女之家、道德讲堂等功能。“以前参加‘居民说事’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12号楼谢思丽大娘对记者说,社区没地方,协调辖区单位就得看人家的时间。不只地点不固定,时间变动性也很大。“现在咱社区有地方了,这么大的会议室,开居民代表大会都够了!”

  ■彤言彤语

  有人觉得,一个社区居委会搬家是件小事,那是因为他们忽视了一点:居委会是为民服务最基层的窗口。试想每次居民来办事连个坐的地方都没有,一个简单的业务因为电脑太慢而变成拖沓的等待,还能说办公条件不重要么?看到翰林街社区那么大的服务大厅,记者打心里高兴,也期待更多社区告别“蜗居时代”。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