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探索就急难工作新机制
- 发布时间:2014-09-30 12:00: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罗伯特
中国经济网北京9月30日讯 (记者 陈郁 李己平)人有旦夕祸福,危难之时政府部门如何托底线,救急难,防止突破社会道德底线和人的心理底线?9月25至26日,民政部召开实施《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座谈暨经验交流会,部署开展救急难试点和建立“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工作机制。
点面结合是本次会议新会风,在北京,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组成的主会场,听取吉林及北京、江苏、山东、广西、甘肃6省汇报工作经验,全国各地民政部门以视频会议方式参会。在吉林省长春市的第二会场,民政部在此部署工作,全国民政与会代表现场观摩长春市的典型范例。
长春市绿园区依托区和街道(乡镇)两级救助大厅统一设置专门窗口,统一受理和转办(转介)救助申请;区民政局牵头负责,各部门协同办理困难家庭急难救助申请;依托村、社区、网格、志愿者等基层力量建立主动发现报告机制;建立快速响应工作机制,紧急情况先行救助,责任部门在受理救助事项3个工作日内必须反馈办理情况。春城街道办事处,以社会救助服务中心作为工作载体,内设“一厅三室一站”充分发挥社区66名网格长、145名党员中心户作用,把社会救助工作融入到社区日常工作中,畅通为困难群众服务的“最后一公里”,确保不落一人。整合救助资金,区财政列支120万元,整合社会力量捐赠资金280万元,设立400万元救急难爱心基金,专项用于因临时性、突发性原因造成基本生活难以维持、急需救助的城乡困难家庭。建立雷锋超市,区财政每年列支300万元,为全区低保户、特困户各发放600元和1200元代金券,在超市购买进价商品,每季度可领取3件捐赠衣物,并开通了免费购物班车和免费送货车。他们还有一个有效办法是实行党员和志愿者与2639户特困家庭结成长期跟踪帮扶对子,个人捐助与区财政匹配相结合筹措资金,做到“五必到、五必助”。
吉林省委、省政府对《暂行办法》 落实有力,在短短三个月召开6次会议,出台5个文件,全省形成了“政府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社会力量参与”的工作格局;以实施“特困群体救助工程”为抓手,确定了12个救助项目,各地普遍建立了“五个机制”,即统筹协调机制、信息核对机制、“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主动发现机制和社会力量参与机制,形成了大联动、大救助的社会救助体系;夯实基础,全面畅通救助渠道,充实基层经办力量,改造场所,统一标准,规范流程,实现了“四有”,即有人办事、有地方办事、有能力办事和按规矩办事。
民政部部长李立国在部署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时说,社会救助事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社会公平,是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民心工程,是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德政工程,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托底工程。各级民政部门要以法治方式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全面建立实施临时救助制度,为困难群众兜底线救急难,编密织牢基本民生安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