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7日 星期二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打造装备再制造“国家队”

  • 发布时间:2014-09-30 01:31:25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11年,装甲兵工程学院装备再制造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已成为机电设备武器装备再制造基础理论研究、核心技术攻关、核心设备研发与工程应用国家级研究平台,是国内具备再制造领域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和硕士研究生、本科人才培养的教学单位。

  再制造系主任张伟如数家珍:完成了重大科研项目300余项,培养了一批装备再制造研究人才,确立了我国再制造研究领域的国际前沿地位。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国家技术发明和国家科技进步奖5项,军队科技进步奖26项;获授和受理国家发明专利80余项,获得首届解放军科技创新群体奖,荣立集体一等功。

  让装备形成战斗力

  姓军为战,是实验室奉行的根本宗旨。他们以我军装备保障现代化需求为牵引,以装备的使用、维修和报废阶段的装备“后半生”为研究重点,每年选派精兵强将上高原、走边关、砺海疆,马不停蹄地奔赴一线部队和装备维修部门调研。针对装备维修保障需求与重大问题,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研发。

  他们自主创新开发出一系列先进特色技术、设备与材料:如,装备再制造快速成形、装备原位动态自修复、装备沙粒磨损损伤控制与修复、装备重载齿面激光熔覆再制造、装备战场应急维修、装备系统防腐等,解决了诸多重大装备保障难题。在主战装备、“杀手锏”装备的防腐、耐磨、应急维修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推动了装备维修保障技术与新型装备研制的同步配套发展,促进了装备再制造工程基础创新研究与科技成果转化,实现了装备的“起死回生、修旧胜新”。

  同时,他们还承担了“十五”“十一五”“十二五”装备维修预先研究项目、武器装备预研基金项目、国防重大基础研究项目等重大科研任务,推进了我军装备维修保障体制改革。

  引领国家新兴产业

  年逾八旬的“中国再制造之父”徐滨士院士,为了再制造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而奔走呼吁,先后以不同形式向党和国家领导人汇报中国自主创新的再制造产业发展。

  4年前,他们起草并推动国家11部委《关于推进再制造产业发展的意见》“出炉”。

  他们倡导中国特色的再制造技术模式,引领了国内外再制造技术领域的科技进步。

  在实验室工作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下,再制造科学研究与产业化发展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中国工程院原院长徐匡迪誉之为“再制造国家队”。

  拓展国际交流途径

  “‘开放、流动、联合、竞争’是我们秉持的办室理念。”张伟说。他们充分发挥国家级实验室这一科研创新平台的优势,积极联合国内外、军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申请和承担重大科研项目,邀请知名专家讲学、合作撰写科技论文和著作、人员互访、研究生合作培养,构建术交流与合作创新格局。

  他们聘任哈工大杜善义等11名院士组成学术指导委员会,规划指导实验室的研究方向、科研计划和人才培养计划。通过中英、中波政府间10余项国际合作项目,先后选派优秀科研人员出国进修或访问、邀请国外知名专家来室访问讲学50余人次。主办、承办世界再制造峰会、再制造国际论坛和全国再制造经验交流会议学术会议40余次。组建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再制造工程分会、中国设备管理协会再制造技术委员会等学术组织。并与国内外顶尖科研机构开展仪器设备资源共享、领军人才及学术骨干联合培养方式方法,提升核心竞争力。

  近10年,该室先后有朱胜、王海斗、魏世丞、董世运等4人获“求是杰出青年实用工程奖”,实验室主任朱胜教授还成为美国、德国、中国组织的“国际再制造峰会”三位联合主席之一。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