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问“绿色保障房”:如何受益,谁来买单,怎样纠偏
- 发布时间:2014-09-27 18:43:19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罗伯特
新华网南京9月27日电(记者高立、杨绍功、韩洁)绿色建筑是未来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住建部在此间召开的绿色保障房技术培训会传递明确信号:作为我国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重点之一,绿色保障房即将进入大规模推广实施阶段。
这意味着,今后,我国保障房建设将要满足绿色环保标准,更多低收入者有望住上健康、舒适、宜居的好房子。
绿色保障房如何让百姓受益?
保障房是我国为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而推出的一项民生工程。在保障房中推行绿色建筑,能给老百姓带来什么好处?
住建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司长杨榕指出,绿色建筑在满足节能标准的基础上对“节地、节水、节材、环保”等提出了综合要求,可以提供更优良的室内环境,是建筑节能的“升级版”。率先在保障房中实施绿色建筑行动,能有效提高保障房的安全性、健康性和舒适性。
目前,我国绿色建筑分成一星级、二星级和三星级三个等级,星级越高,节能标准越高,能为老百姓省下电费、装修费。业内人士认为,多数中低收入家庭,不仅是住房困难,且生活水平不高,支付能力普遍较弱。如果住进保障房能让他们生活成本不增加,甚至降低,这将是最直接的好处。
据南京安居建设集团董事长毛龙泉介绍,南京四大保障房片区8.28万套保障房均达到了国家绿色建筑一星级标准。其中,达到二星级标准的保障房达10%以上,达到三星级标准的为1%,多数是应用了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公租房。
绿色建筑标准的提升还意味着环境及设施配套的改善。南京四大片区保障房的绿地覆盖率达到30%,上海、北京、厦门等地的绿色保障房项目也注重公共设施的配套,建筑标准的提升将让更多中低收入群众享受便利的基础设施服务。
绿色保障房还能带动绿色建筑推广,让更多居民享受绿色建筑的好处。据江苏省住建厅副厅长顾小平介绍,全国仅江苏就有近1000万平方米保障房获得绿色建筑星级标识,占全省绿色建筑的1/5,以保障房为龙头推动了绿色建筑的增长。
建设成本增加谁来买单?
推行绿色建筑,对保障房的设计、建造、运行管理等都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建设成本。人们不禁要问,这多出来的成本谁来买单呢?
“要达到绿色建筑的最低要求,通过优化设计,可以不增加或只增加很少成本。”杨榕说,粗略估计住房建设达到国家绿色建筑一星标准,每平方米造价增加不超过50元,达到二星标准增加70元至150元,达到三星的最高标准增加约200元至300元。他进一步解释称,绿色建筑做得好、形成一定规模的地方,成本升幅相对较低。
记者了解到,为鼓励发展绿色建筑,各地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激励措施,如财政奖励、容积率优惠、贷款利率优惠等。例如,在江苏,政府对一星级绿色建筑每平方米奖励15元,二星级奖励25元,三星级奖励35元。
而毛龙泉则表示,南京安居建设集团负责建设的保障房项目达到一星标准的,成本仅增加10元至15元。也就是说,财政补贴就可以覆盖增加的成本。而“成本秘诀”就在于形成规模。公司成立了大宗采购工作组,通过大批量采购材料实现较低价格采购到高品质材料设备的目的,有效降低了建设成本。
专家也指出,只有形成市场规模,才能使设计、生产、建造、运营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也才能最终降低成本,使大规模实施绿色建筑成为可能。
房子离真正“绿色”还有多远?
“十二五”期间,我国计划建设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3600万套。目前各地正大规模开展保障性住房建设,本来就已是工期紧任务重,现在对保障房建设进一步提出绿色要求,如何有效落实?保障房距离真正“绿色”究竟还有多远?
“推进绿色保障房建设,成熟可行的技术产品体系和标准体系非常重要。”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刘东卫说,不少人都担心保障房匆匆忙忙建成,未来三五年可能集中出现各种问题。产品不成熟、建筑标准低可能导致巨大浪费,因此推行绿色保障房应当从成熟的技术体系着手。
“绿色建筑一星级标准并非高难度的要求,且已形成一套可操作的成熟技术体系。”杨榕认为,现在的一项重要工作是要加强对相关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地方按标准建设绿色保障房的实际能力。此外,绿色建筑的设计、建造、运行管理能力欠缺,绿色建筑相关专业人才缺乏,导致许多关键环节形成短板,也制约了绿色建筑的推广。
还有专家指出,目前在绿色建筑领域出台的技术政策较多,激励政策不足。保障性住房工期紧、资金有限的背景下,开发商实施绿色建筑的积极性仍然不高。
购房者对绿色建筑在节能、质量方面的优点认识不足,绿色节能建筑的成本通过房价转嫁到消费者身上,甚至有开发商以绿色节能的噱头欺骗消费者,同样阻碍着绿色建筑产品在市场上的推广。
刘东卫认为,进一步推进绿色保障房建设,应加大财政补贴力度,强调适用、经济、成熟、绿色和环保要求,提高保障房建设水平。同时,尽快出台推进实施细则,细化鼓励政策、推进目标和重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