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16日 星期六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为农村“红色群体”树碑立传

  • 发布时间:2014-09-26 02:30:59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 于洪光 吕兵兵

  在山东省莒县农村,有一个红色老人群体——建国前老党员。在莒县,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老党员最多时曾有13341人,目前健在的有987人,平均年龄87.2岁,最大的103岁。

  莒县县委书记刘守亮说,这些农村老党员,无论岁月如何变迁,始终永葆“一心向党、公心为民、用心实干、清心律己、热心传承”的本色精神,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积极影响,成了莒县党员干部的一面镜子,对正在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有着深刻的启示。

  红色热土孕育和锤炼本色精神

  “是党员,就要听党的话!在啥时候,都不能忘了党员应干的事。”龙山镇杨家沟村86岁的老党员、村党支部书记卢翠秀说。她17岁入党,现在是莒县现任年龄最大的村党支部书记。她带领村民治山治水,创业致富,一干就是30多年。

  刘守亮说,卢翠秀的经历告诉我们,莒县农村老党员群体的本色精神不是偶然产生的,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莒县属于沂蒙革命老区,是山东建立党组织最早的县之一。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先后涌现出一大批革命先贤,有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王尽美,有山东早期党员、革命烈士宋寿田,有“山东红嫂”盛桂兰、马宗英等。

  “莒县作为革命老区,始终重视思想政治工作,重视群众路线实践。老党员扎根这片热土,长期受党的教育,生活在群众当中,为本色精神的产生和传承打下了深厚的思想基础、文化基础和现实基础。”刘守亮说。

  农村老党员用行动诠释本色精神

  莒县县委常委、组织部长丁辉介绍,这些老党员建国后回到了家乡,几十年来坚持用自己的言行,为莒县农村建设作出了永载史册的贡献。

  “有个当村干部的爹真是吃亏!”陵阳镇大埠堤村老党员徐文高的子女们曾经有过这样的抱怨,但是也诠释了老党员们一心为公为民的精神。徐文高担任村干部多年,把当兵、招工、推荐上大学都给了别人,尽管他的子女也符合条件,最终徐文高的子女也理解了老人的思想和做法。

  用心实干是莒县农村老党员的突出表现。阎庄镇爱国村老党员吕鸿宾,1951年带领成立了山东省第一个初级农业合作社,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连续六届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

  夏庄镇胡家孟晏村老党员胡玉亭,是一位双目失明的特等残废军人。他带领村民用3年时间在寸草不生的石岭上开垦出了200亩梯田,用2年时间修了两座中型水库,使全村每年增收粮食3万多斤。

  莒县老党员在干实事上热情满满,但在利益和荣誉面前却清心律己。“那么多战友都倒在了战场上,我活着,怎么卖力干都应该,如果再争利益、争荣誉,就对不起他们了。”夏庄镇李家抱虎村老党员李春田说。

  热心传承是老党员的执著作风。夏庄镇李家石岭村103岁高龄的老党员苗文路,与88岁的儿子苗希邦是莒县目前唯一一对健在的建国前老党员,在他们教育下,全家有11人入党。

  桑园镇芦家河村老党员潘为青,组织村里老人成立了“夕阳红巡逻队”,在他的影响下,村里自发成立了3支志愿服务队。

  坚持七年挖掘弘扬农村老党员本色精神

  在莒县“本色——老党员红色群落”展览馆,就像走进了一处神圣的精神家园。在“一心向党、公心为民、用心实干、清心律己、热心传承”20个字映照下,一张张记录着农村老党员事迹的照片,向我们诉说着一段段感人的故事,诠释了老党员几十年如一日的精神、信念和情怀。

  为了挖掘、收集、整理、抢救和保护老党员的事迹,提炼和传承本色精神,2007年以来,山东省电视台和莒县摄影家协会等单位的人员,历时4年,跟踪拍摄了437名老党员的生活照片。从2012年初到2013年8月,市县两级抽调专业人员,组成工作组,采取与老党员面对面采访、实地拍摄影像、收集实物等方式,对所有健在的农村老党员进行了采访,建立了个人资料档案,征集了20万张图片、3万分钟的视频资料和大量珍贵实物,整理了360名老党员、60万字的典型事迹。这项工作,受到了山东省委和中宣部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莒县农村老党员都不是大人物,但是在他们身上体现的本色精神,闪烁着永久光辉,散发着持续的清香,在平凡中彰显了强大的精神力量,显示了极其珍贵的时代价值。

  为了弘扬本色精神,莒县县委作出了《关于深入学习弘扬老党员本色精神的决定》,编写了《本色——百名建国前老党员事迹报告》,建设了“本色——老党员红色群体展览馆”,拍摄了《本色——建国前老党员精神》专题片,将《本色——平凡中的坚守》作为党校课程,并列入了山东省委党校精品课程。同时,通过电视、报纸、宣传栏、专题宣讲等方式,对老党员事迹进行了广泛宣传。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