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6日 星期一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华大基因“刀耕火种”闯老挝

  • 发布时间:2014-09-25 14:31:40  来源:深圳特区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竹子和木头搭建的吊脚楼上,华大基因老挝有限公司员工与老挝科技部、国防部有关项目负责人一起,盘腿而坐,共同探讨杂交水稻的长势,交流印加果的引种培育经验。这样一幅田园牧歌式的情景,是记者于9月16日在离万象10多公里的老挝—中国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看到的。

  目前,华大基因在老挝重点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项目,在以“刀耕火种”为主的传统生产方式中,相继建立起一批农业基地,研发和培育出大批高产农作物和经济作物,成为中国与老挝生物科技交流和推广的重要“信使”。

  ■ 深圳特区报记者 吴德群

  杂交糯稻增产50%

  “与华大基因合作,共同建设老挝—中国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是老挝科技部的第一个科技项目。”老挝科技部生态学与生物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刊鹏·泼提基斗是整个示范园项目的老方执行总负责人。他说,老挝科技部非常重视这一项目,整个项目由科技部负责,科技部任命生物技术研究院与华大基因一起具体执行。目前,老方共派出4个管理人员和3个技术人员。

  “示范园建设非常顺利。”华大基因老挝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汪小刚告诉记者,示范园第一期总面积约13.5公顷,总体布局为“一核二中心四板块”,即综合管理中心、生物育种及品种改良中心、国际交流培训中心,杂交糯稻育种、热带经济植物改良、热带种质资源保护、现代农业综合展示等板块。

  示范园的试验田里,杂交糯稻长势喜人。老挝科技部生态学与生物技术研究院种质资源处处长克松·赛帕伽萨博士告诉记者,老挝科技部之所以选择与华大基因合作,主要是看中华大基因不仅仅是一个科技型的实业机构,还是一所具有国际水准的研究院,而且华大基因很早就落地老挝,对老挝当地作物及人文环境比较熟悉,可少走弯路。

  目前,华大基因在老挝培育出来的杂交糯稻,每公顷产量达到7吨,增产50%。华大基因的科技成果,将在老挝大面积推广。老挝科技部正在调研,将在北部省份收集特色糯稻种子进行改良和大面积种植。老挝国防部农业局办公室副主任本龙·西沙龙表示,老挝国防部也将拿出土地,力争明年大面积种植。

  主攻农作物品种优选

  “杂交糯米不是单独追求产量,而是收集当地品种做杂交,培育出适合当地口感和香型的糯米。”汪小刚告诉记者,目前华大基因在老挝的生物科技项目已经风生水起。

  但事实上,华大基因落地老挝并非一帆风顺,一开始也走了弯路。2007年,华大基因进入老挝时,首先投入农业生物能源项目,但成果并不十分明显。经过2年的摸索,华大基因毅然转型,进入粮食作物品种的优选项目。目前,华大基因与老挝科技部、国防部、卫生部、大学以及一些当地和国际性研究所等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

  “从南美秘鲁引种过来的印加果,目前已开发出食用油、软胶囊、精油,还将作为化妆品销售出去。”汪小刚说,印加果种植面积已经达10公顷,老挝国防部准备大面积推广。除了正在建设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华大基因还建立了以印加果示范种植为主的南双湖基地、以印加果及轻木等热带经济林优良品种选育为主的桑通基地、以轻木试验示范种植为主的图拉空基地。

  “目前,华大基因在老挝处于快速成长期。”汪小刚告诉记者,华大基因得到了老挝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在老挝拥有良好的科研及营商环境,同时也建立起贴近本土的团队,更加快速地融入到当地经济社会中。

  记者 手记

  坚守源于责任

  走出去,需要责任。

  记者在采访深圳企业进军东南亚市场的过程中,听到最多的就是一个负责任企业的担当,以及在挫折中勇于站立。

  华大基因老挝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汪小刚在2007年到老挝工作时,只是一个25岁的年轻人。他经历了语言不通、饮食不同、文化差异大等诸多困难,最终留在老挝,成长为华大基因国际化历程中的骨干力量。

  这源于责任。他说,华大基因在老挝,需要有一个讲故事的人,这是自己坚守住的原因。在老挝,首先从认识人开始,让别人认识华大基因,接受华大基因,让品牌走出去。

  责任,在海能达的郭义洁看来,就是用品质过硬的产品和规范的服务,去赢得海外客户的认可。他说,在电子信息领域,由于很多山寨公司的劣质产品,伤害了“中国制造”的整体形象,让很多客户认为中国制造就是“大路货”。而他的责任,就是通过样板工程这一“杀手锏”,亮出中国制造的高品质。

  (吴德群)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