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16日 星期六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葬甲:地球最古老的“清道夫”

  • 发布时间:2014-09-25 08:51:40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文·实习生 徐羽宏本报记者 张 晔

  它的个头只有1毛钱硬币那么大,却曾把恐龙作为口中的美味大餐;它无情冷酷,喜食鸟兽和人的尸体,却懂得夫妻合作,为幼虫留下口粮;它在地球上存在了1.65亿年,任凭苍海桑田却不曾被岁月所改变,可谓“驻颜有术”……它就是大自然最古老的“清道夫”葬甲。9月16日,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黄迪颖的研究团队在《美国科学院院报》上发表了名为《解密中生代葬甲的亲代抚育行为》的论文,通过不同时期葬甲的化石研究,揭开了这种小昆虫的奥秘。

  典型生活

  藏尸洞中,小昆虫的重口味

  它头顶两根长长的触角,披着黑色带花纹的“甲壳”,身长不过一毛钱硬币大小,时不时还会发布细微却很尖锐的鸣叫声,这就是葬甲。

  一天,葬甲夫妇高高兴兴地出了门,它们的触角很快发现了附近有一具腐尸。在第一时间里,葬甲夫妻判断出哺乳动物尸体的大小,重2两左右。于是,夫妻没舍得下口。它们一起在尸体上喷射防腐液,并把尸体脱毛,然后挖了一个洞,脚一踹,尸体掉进坑里,变成尸球埋起来。葬甲太太还在“食物”上产下自己的孩子,并和丈夫一起照料它们,直到10多天后,这些小葬甲变成成虫为止……

  黄迪颖研究员为记者“还原”了1亿年前一对葬甲夫妇的典型生活。这时,你一想到葬甲成天围着尸体转,是不是会觉得有点犯恶心?

  其实,它可为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做了很大贡献呢!自然界中存在着三种著名的昆虫“清道夫”,一是蜣螂(俗称“屎壳螂”),二是丽蝇,第三种便是葬甲。相比前二者,葬甲已经有1.65亿岁了,可谓是地球最早的“清道夫”。

  正是由于它们喜欢把鸟兽的尸体埋葬在松软的土壤下做成尸团,所以才得名“埋葬甲虫”。

  假如没有了葬甲,你能想像从远古到现在,地球上尸体堆积如山、恶臭不堪的画面吗?想到这,咱们还是尝试着去了解它们吧。

  惊人食量

  吞下相当于自重60倍的腐肉

  葬甲科昆虫有近200个种群,但是通常可以分为“尸甲”和“埋葬虫”两大类。

  据介绍,尸甲们多喜欢大型尸体,每当发现“美食”,它们就会成群结队的钻入尸体下方,将土不断拱出,好让尸体慢慢没入土层,埋好后,尸甲们的“盛宴”便在幽暗的地下开场了。它们埋尸的速度非常快,有报道称200只尸甲可以在两小时内把一只成年野猪尸体埋入地下,并在三天内吃完。在此过程中,每只尸甲平均能吞下相当于自身体重60倍的腐肉,能够有效减少脊椎动物寄生虫和病原体的传播。

  而埋葬虫一般则是“夫妻档”小作坊作战,偏爱200克以内的小型尸体。在埋葬尸体前,埋葬虫夫妇会对尸体进行加工,去除消化道及体毛后将尸体滚成一个尸球埋入地下,然后在表面涂上分泌物以防止腐肉进一步被细菌分解。每年繁殖季节,埋葬虫会在腐肉中造穴产卵,并将一窝幼虫抚养在其中。

  有专家曾分析推测,一只老鼠大小的动物尸体,一对埋葬虫几天就能吃完,并且还能通过粪便分解成对土壤有益的物质。作为大自然的清道夫,它们吃腐肉的独特习性不仅净化了环境,也让土壤得以改良。

  “大部分葬甲都是益虫。”黄迪颖说,一般而言,有葬甲栖息的地区,植被生态往往都要好一些。

  停滞演化

  存在1.65亿年了还是那个样

  “葬甲最早被发现是在2002年,因为长得和隐翅虫有点像,当时被误认为是隐翅虫了。”黄迪颖说,隐翅虫是葬甲的天敌,而当年科学家发现的葬甲化石和隐翅虫在一起,可能是隐翅虫还没来得及把葬甲“消灭”掉。

  黄迪颖团队发现的葬甲化石,最早的来自1.65亿年前,是在内蒙古宁城道虎沟村发现的,一共找到37块葬甲化石,而这个发现,把葬甲的年龄变老了1.3亿岁。

  可是,如果有一只葬甲不小心穿越回了古代,也许它会发现,除了能吃到恐龙肉以外,生活没有太多变化。

  “葬甲这种昆虫,真是奇特,1.65亿年来长相没什么变化,用我们的行话就是‘停滞演化’。”黄迪颖对记者说,这1.65亿年来,葬甲的生活习性没有太大的变化,也许正是生活习性不变,所以长相也没怎么变,1.65亿年前的葬甲,就有棒状的触角,发达的小盾片……

  生存策略

  交流御敌都靠“发音锉”

  历时五年的研究,除了发现更多的化石,在扫描电镜下,研究员们还在葬甲化石上发现了位于腹部的发音锉,为了解葬甲类昆虫复杂的行为机制提供了全新的见解。

  据悉,早期的葬甲是没有发音器官的,但到了中生代后期的白垩纪,葬甲进化生长出了一种“发音锉”,在受到天敌袭扰时可以用“发音锉”发出尖锐的鸣声吓退其他的掠食昆虫。这是一种巧妙的生存策略。

  现代葬甲的重要天敌之一是隐翅虫,它们长有巨大的上颚,是凶残的捕食者。隐翅虫的最早化石记录有些和葬甲来自同一化石产地,因而,有理由相信这些大型的捕食性隐翅虫在当时有可能就是葬甲的天敌。

  黄迪颖告诉记者,发音锉除了能够御敌之外,在葬甲抚育后代的过程中,这种小小的音锉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发音锉是成虫与幼虫交流的必需手段。怎么和幼虫交流呢?据介绍,幼虫身上没有发音器,但它会来回扭动身体,通过“肢体语言”告诉父母它们的想法,而这时候,成虫葬甲就会用音锉发音,来回复孩子。至于什么样的音频是生气,什么样的音频是喜爱,就不得而知了。

  黄迪颖说,中侏罗世的所有葬甲均没有发现音锉,而所有早白垩世的葬甲都发现了音锉,说明早白垩世一些葬甲已经具备原始的亲代抚育行为。

  “特异功能”

  为侦破各种命案提供线索

  在动物尸体的分解中,昆虫无疑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们不仅取食动物的尸体,还帮助了大量微生物进入其中,加速分解、腐烂。对于人类尸体亦复如此。早在800多年前,宋朝的法医就利用苍蝇喜欢“追腐逐臭”的特性,为侦破各种命案提供线索。

  其实,不仅蚊蝇,甲虫也可以充当法医破案。

  从昆虫法医学的角度而言,能够对破案有重要意义的,包括蚊、蝇、蚁、蜂、蝶、蛾以及甲虫等。其中,蚊蝇类的昆虫容易被早期、中期的尸体吸引,尤其是绿头苍蝇,它可以在命案发生后的10多分钟内,闻到血腥的味道赶到事发现场;而甲虫的出现,则表明死者已经遇害较长的时间了,凡在尸体上采集到甲虫,这证明已是尸体腐败的晚期。

  一般而言,葬甲科不同属种到达尸体的时间都比较稳定,因此,在尸体内发现葬甲,基本可以断定死者大致的死亡时间。另外,法医们还可以根据幼虫的发育情况和气温、湿度的判断,建立统计学模型,推测出尸体死亡的具体时间。

  黄迪颖告诉记者,国外已经利用葬甲屡屡成功破解难案大案,但国内在葬甲法医学方面才刚刚起步。

  难点在哪?记者查阅资料发现,在实际的办案过程中,法医对常见的出现在腐败尸体(块)的尸食性昆虫的鉴定并不觉十分困难,困难的是因为幼虫种类间的差异很小。因此,往往要先将从现场提取的幼虫样本送实验室饲养至成虫后才可较容易地鉴定出种类。但这也意味着有可能失去最佳的破案时机。

  另外,在同一季节的不同时期,由于环境温差的变化,湿度的变化,室内与室外的不同,且室内又有楼层高低的不同,种种因素,都会对侦查结果产生影响。因此未来利用葬甲破案,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才有可能把腐败尸体(块)的死亡时间推断准确。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