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难行考问公众出行观
- 发布时间:2014-09-24 07:54:16 来源:海南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 正言
今年世界无车日与往年不同,许多城市的管理部门都接纳了群众的意见,取消走形式的“一日秀”,不再划设“无车日限行区”, 让往年“限行区内空荡荡、限行区外车挤挤”的纠结不再重演。但是媒体以三亚为样本采访所披露的“大多数市民对无车日知之甚少”、 “响应绿色交通方式出行者少”,甚至很多路段还持续出现车流高峰等,也反映出了实现低碳生活方式亟待破解的窘境。
低碳出行难在哪里?既有道路建设、公交配置等城乡公共交通硬件的缺位,也有公众在理性购车、绿色出行等观念上的软件不足。在“软硬兼施”之中,不少民众或因为时间、路段等限制,或因为跟风、攀比等心态,把自驾作为出行的首选、代步的必选。
要改变平日常拥堵、无车日也难行的局面,首先便要厘清“大公交”的概念,在公共交通的硬件上做 “硬气”文章——要认识到包括公交大巴、出租车、中巴车、地铁、轻轨、水上巴士等,凡是为公共交通提供服务的,都属于“公共交通”体系,理应在发展规划、项目建设等方面获得相应的重视。同时结合其运行特点予以扶持,如公交大巴专用道建设、公共自行车连通社区“最后一公里”、公交大巴中巴的夜间服务等,为公众的便利出行提供应有的保障,减少小车族“高碳出行”的必要。
其次,还要深化“大公交”的责任感,在“公民交通”的软件上强调权利与义务——要让每个人在享受便捷的公共交通服务的同时,意识到自己作为公共交通的参与者,也有着不可推卸的、保障公共交通畅通的个体义务,并落实到自己的一言一行中。如增强环保意识少开车、不抢行不加塞文明行车、守红灯走斑马线文明走路等,为有序高效的道路交通增加“软实力”。
也只有“公交硬件”、“公民软件”两个轮子协调前进,与汽车文明所伴生的交通问题才有望得到根本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