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托市收购已成“双刃剑” 收购价格成关键
- 发布时间:2014-09-23 15:46:44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罗伯特
新华网北京9月23日电(记者刘开雄、赵晓辉)随着我国玉米进入收获季节,关于玉米临储托市的问题再次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尽管业界对临储托市各有说法,但面对当前我国玉米生产过剩的局面,临储仍是化解数量矛盾的重要手段。然而,临储的价格也成为关系到整个玉米产业链企业生存的关键。
今年夏天,我国玉米主产区遭遇旱情,影响了今年的玉米生产,但22日在成都举行的“第七届国际玉米产业大会”上,参会业内人士在整体方向上都比较认可今年是丰收年份,虽可能较2013年的历史最高产量低,减产在5%左右,但仍有望超过2012年总产量。
中粮贸易有限公司柴小峰认为,自2009年发生旱情之后,国家对农业抗旱投入很大,从旱情影响上看,今年旱情范围及强度都不及2009年的旱情,对总体产量的影响要远低于上半年的市场预期。
然而,我国现在的玉米加工需求已经远远落后于玉米的生产能力。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近两年来,当年的供给能力已经高于当年消费将近4000万吨。
“按照国家粮油信息中心作出的平衡分析,今年临储玉米托市收入量如果达到4000万吨的时候就可以帮助流通市场实现供需平衡。”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市场监测部李喜贵表示。
但是,来自玉米产业链下游的消息并不乐观。由于近年来国储价格不断升高,导致玉米加工业成本不断上升,虽然下游企业通过大规模的兼并重组、技术升级等方式尽可能地缩减成本,但几乎都处在亏损的边缘。
“我们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中粮集团生化事业部朱勇生表示,由于国内玉米成本高企,使得玉米深加工企业举步维艰,而国际市场玉米价格低廉,对国内企业又造成巨大的压力。
朱勇生指出,我国玉米深加工行业7年中有5年是亏损,“现在中国的玉米深加工行业整体上都处在盈亏平衡点上下。”
来自饲料业的消息也不容乐观,尤其是养猪业,目前囤栏的情况比较严重。虽然短期内有助于增加对饲料的需求,但中长期而言却是一个利空。一位业内人士透露,当前饲料业的开工率很低,甚至不足60%。
下游企业正在盈亏平衡点上挣扎,客观上就减少了玉米的实际需求。在数量上,通过国储消化过剩的玉米,这有利于市场的供需平衡,但是收储价格过高导致下游企业缺乏原料,而国储库容持续告急。此外,国储拍卖的顺价销售政策让企业从国储拿量的成本只增无减。
关键就在于收购价格怎么定。目前,今年的玉米临储价格尚未公布,“现在棉花、大豆都在试点目标价格机制,希望能够尽快将玉米也列入试点。”一位业内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