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进得来,还要看得懂

  • 发布时间:2014-09-14 06:31:43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把观众放在中心位置,用心服务观众,才是真正放下了身段,回到了服务提供者的角色

  博物馆进入免费时代已经6年多了,全国半数以上博物馆免费向公众敞开了大门。博物馆的门好进了,进来的人多了,公众的热情高了,对博物馆的期待和要求也就水涨船高了。

  门好进了,赶不上怎么办?你上课、上班的时间,也是博物馆开放的时间;你下课下班了,博物馆也下班闭门了。在每周的5个工作日中,博物馆通常还会有一天不对外开放。要是赶到节假日去看个热门展览,就像黄金周期间的热门旅游景点一样,成了大人看脑袋小孩看屁股,参观效果大打折扣。博物馆能不能延长开放时间?能不能与公众的业余课余时间对接?答案是肯定的。有条件地延长开放,或者错时开放,已经是在国际范围内取得共赢成效的成熟实践。比如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卢浮宫、大英博物馆、大都会博物馆,每周都有1-2天延长开放时间,将闭馆时间延长至下班之后4-5个小时,既可以有效地分流博物馆参观人群集中的压力,又能给学生、上班族、旅行者提供更灵活更丰富的选择。在我国,每年的“世界博物馆日”前后,一些博物馆也会采取推迟闭馆甚至夜间开放的方式,但这只属于“节日福利”,并未形成制度成为常态。有媒体报道,陕西蒲城县图书馆从白天开放、晚间休息,改成了下午休息、晚间开放,因为晚间有闲暇时间前来的群众更多。可见,考虑公众需求延长或变更开放时间,并非不近人情的苛求,而是触手可及的改变。公众并非要求博物馆“24小时不打烊”,而是希望在现有条件下适当延迟闭馆时间,哪怕每周只有一天,哪怕每次只有几个小时,只要坚持下来变成制度,就会释放出诚意,就会让博物馆更亲切。

  进得来,更要“看得懂”。博物馆的参观者,大多不是专家或业内人士,来趟博物馆图的就是个开眼界学知识。博物馆之所以被称为“第二课堂”,被视为非正式的教育机构,就是因为它具有不可替代的普及教育功能。可惜,一些博物馆惜字如金,要学点知识还真不容易。比如,某个古代出土文物的介绍说明,只是个名片大小的牌牌,只简单地写着器物的名字,这个器物的名字经常是今天不常见也不常用的生僻字。结果是看了一通还是茫然,字怎么念不知道,器物怎么用不知道,制作材料制作工艺更是无从知道。再比如,一些仪器的原理,一些独特的技术,如果只有简单的名词解释,没有比较详尽的通俗易懂的介绍,参观者就很难理解。博物馆的陈列说明只有寥寥数语或者语焉不详者,不在少数,这样的博物馆未免太偷懒了些。这是把观众当专家,还是忽略观众的需要?恐怕是后者可能性更大。笔者还曾有过这样的经历:看完博物馆提供的中文介绍,完全不知道此器物的用途,读了下面的英文解释才明白那是一种酒器。这样的怪事发生在中国的博物馆,实在令人遗憾。

  参观体验的质量,是观众评判博物馆优劣的关键指标。这些年,我国投资过亿元的新博物馆比比皆是,硬件的飞跃有目共睹,服务水平却没能同步提升。作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博物馆服务的对象是社会公众。要提升服务能力服务质量,理应从共众的需求着眼,回应公众的期待和要求。其实,服务的便利与否、质量如何,请观众来体验几次便清清楚楚。或者,公共服务的提供者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替观众着想,也就不难理解观众的心思了。所谓服务意识,说到底就是要搞清楚谁是服务者谁是被服务者这个基本关系。把观众放在中心位置,用心服务观众,才是真正放下了身段,回到了服务提供者的角色。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