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7日 星期二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触摸屏上的“全科医生”(附照片)

  • 发布时间:2014-09-14 05:29:50  来源:文汇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调查显示,“移动医疗”或者“移动健康技术”未来将成长为一个新的百亿美元级市场,传统的健康观念和医疗体系,都可能会被掌中的手机彻底颠覆。预计到2017年,全球移动医疗的市场规模,可能会超过250亿美元。

  自我管理健康状况

  从2013年开始,各类与健康管理相关的智能终端开始在都市人群中流行开来,不少人的手腕上开始出现样式古怪的手环,有的像是简单的手表却没有指针,它们可以让你随时掌握自己的脉搏、血压,一天中消耗了多少热量、是否完成了每天的步行里程……这类应用已经多到让人眼花缭乱。从2001年开始,美国食品及药品管理局的网站上就出现了一份关于移动医疗技术的指导手册,并在2013年大幅更新。这份指南将移动医疗这一领域划分为几个大类,排在最前面的一大类,便是帮助用户进行健康状况自我管理。吃的东西有多少热量?运动是否足够?睡眠是否良好?只要选择合适的智能手机应用即可。

  一些应用能根据自身的运动速度来判断出用户是在散步、跑步、骑自行车还是乘车,并算出他们消耗的热量;有几种应用能根据用户拍摄的食物照片来分析食物热量,帮助使用者控制饮食;当然,还少不了一大批为用户定制运动建议的应用。现在,这类应用的目标从物理世界转移到了心理世界:英国一家创业公司开发出了独特的算法,能根据人们说话或使用手机输入文字时的模式变化,判断使用者当前承受的压力水平,继而提供相应的建议——哪怕是最会察言观色的管家也做不到的事,小小一部手机却能做到。

  如果配合一些额外的工具,手机还能做得更多。借助手机摄像头和闪光灯来自我检测心率的应用早已出现好几年;如果搭配一点其他设备,就能测量自己晚上小酌一杯之后是否还能开车——只需要在手机的耳机接口上插上一个与Zippo打火机差不多大小的小设备,再向里面吹一口气,就能检测出血液中的酒精含量,要找代驾还是自己开车,一眼就能判断……这款设备已经通过了美国食品及药品管理局的认证,而类似的这样的设备和应用只会越来越多。

  打破常规诊断模式

  最新的统计显示,在全球最常用的两种智能操作系统平台上,已经有了10万种以上与健康医疗相关的应用,下载次数超过千万……而这还只是一个开始,从今年起,人们将会看到它们的迅速发展;而到了2015年,全球主动使用某种类型医疗应用的用户数量,将会突破5亿大关。

  对于身体基本健康的普通人来说,也许只靠智能手机,就差不多足够跟踪管理自己的健康信息了。但是世界上还有许多人正在遭受疾病的折磨,他们需要更多检测技术和辅助工具。传统的检测需要专业设备和专业人员——而这意味着时间成本以及各种麻烦。一些创业企业敏感地抓住了这个潜在市场,开始设计更多可以与智能手机结合在一起的硬件设备,以此来减轻医患双方的负担。

  首先打响的是对慢性病检测的战斗——特别是糖尿病或慢性心脏病这类需要长期持续观察的疾病。美国iHealth公司开发了一款智能血糖仪,外观像是拉长了的苹果鼠标,它获得了2013年的设计大奖红点奖。这款血糖仪除了能够记录分析血糖数据之外,可以以蓝牙方式与苹果公司的设备同步,给患者提供建议,以及随时将检测结果发送给医生。

  医药巨头强生公司也做了一款类似产品。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进入移动医疗这一新的红海市场,新玩家并不限于传统的健康医疗服务提供商:谷歌收购了几家健康数据监控平台;日本最大的移动运营商和欧姆龙公司成立了合资企业,专攻移动医疗领域;一些老牌研究所和大学也对这一产业萌生了兴趣,开发出多种多样的移动检测技术。德国著名的夫琅和费研究所开发出了一体化生活辅助解决方案,集成了三种传感器,能够检测葡萄糖、乳酸盐、胆固醇、心率和动脉血氧饱和度等生理指标,并把这些数据直接传送到医院的服务器中,交由医生作出诊断。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开发了能够准确检测尿蛋白的小型设备,只需要放入尿液样本,就可以在手机屏幕上显示检测结果。这类手术的出现,对那些需要经常进行检测的慢性病患来说,不啻是一道福音。

  病人在家自我检测,医生远程诊断的模式,可能会逐渐成长为常规诊断模式。而对于偏远和不够发达的地区来说,以便携的移动设备来为病患检测,可能会是最可行的方式。美国盐湖城的一家创业企业开发了便携式的甲状腺功能检测工具,只需要20分钟和一部安装了相应应用的智能手机,即可测出血液中相关激素的水平——而传统的检测方式需要几天时间。澳大利亚的一个创业团队不久前开发出了一款手机听诊器,只需要连接在手机上,父母就可以判断出幼儿是否患了肺炎。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可以连接在手机上的移动超声成像设备,做一次超声成像变得轻而易举……

  将来的移动医疗产业,可能会以销售硬件和服务为主,并且逐步整合到现有医疗保健体系之中:大量检测与医疗建议都可以通过手机获得,而电子病历的集成统一也将水到渠成。虽然如此,但若是希望移动医疗能够取代传统医疗,恐怕还不够现实—事关生命,不可等闲视之。正如一名合格的医生需要大量理论与实践的长年培养一样,移动医疗应用与工具也需要反复测试与验证。

  宋雯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