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60年,世界屋脊天路如歌

  • 发布时间:2014-09-13 09:52:01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 毛晓雅

  这是一个人类公路史上的奇迹,这是西藏历史发展的里程碑。

  在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川藏、青藏两条公路蜿蜒横亘在高山深壑之间,连通起祖国的高原与大陆。从1954年通车至今,两条公路给藏区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正如交通运输部部长杨传堂所说:“川藏、青藏公路已经成为国家边防生命线,经济社会发展线,民族团结友谊线和社会稳定保障线。”两条公路如同两只美丽的翅膀,让高原人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过上了更富裕幸福的生活。

  这是代代交通人用血汗铺就的天路

  铁棍加挑担,60多年前,11万筑路军民,用最简单的工具完成了世界上最复杂、最艰巨、最具挑战性的公路。东自四川成都,北起青海西宁,跨怒江攀横断,渡通天越昆仑,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会交西藏首府拉萨。为了完成这个看似不可能的任务,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交通工程人员付出了多少生命的代价!

  时任十八军五十四师副团长宋继年回忆:“我们连有6个人,一次都滚下怒江里去了,怒江的水急得很,一个也没拉上来。”有人统计过,川藏、青藏公路几乎每延伸一公里,就有一名工人倒下。

  1954年12月25日,全长4360公里的川藏、青藏公路同时通到拉萨。这项史无前例的工程历时5年,3000多名英烈捐躯高原,1万多名建设者立功受奖。

  60年弹指一挥间。60年来,一代代交通人用血肉之躯不断发展完善高原天路。地质灾害、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这是建设川藏、青藏公路面临的世界性难题,也是对人类生存极限的严峻考验。科研工作者和筑路工人、管护工人一起,创造了川藏、青藏公路建设史上一个又一个奇迹。

  从1954年之前没有一公里现代意义的公路,到1994年,有了2.18万公里,2013年,西藏公路里程已经突破7万公里。公路从无到有,从短到长,西藏交通的发展历程就是一部全国交通运输援藏的历史。

  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张晓燕说:“从第一条路的打通,到后来川藏线油路的铺筑,到后来等级路的出现,每一次的进步,都是交通人对社会经济和沿线群众高度责任感的体现。”

  这是给藏民带来希望和新生的造福路

  “公路的通车行驶条件越来越好,这几年旅游业不断升温,镇上开办家庭旅馆已经达到1700多个床位,318国道成了我们名副其实的造福路。”林芝县鲁朗镇镇长边巴说。

  鲁朗镇坐落于川藏公路318国道旁边,素有“东方小瑞士”之称。以前当地居民采摘完虫草、蘑菇要背到很远的销售站,现在在路旁摆个小摊就可以向游客售卖了,价格还高出不少。如今在镇上随处都能看到整洁漂亮的“家庭旅馆”,藏民的日子也红火起来。

  西藏交通建设步伐的加快,密切了农牧区与外界的交流。公路沿线的不少乡村形成了“一乡一特色,一村一品牌”的布局,农牧业占绝对主导地位的传统产业格局被打破。现在去西藏,随处可见农家乐、牧家乐、民俗村,许多祖祖辈辈从事传统农牧业的农牧民纷纷转变观念,从事旅游业,吃上了“旅游饭”,当起了农家“老板”。

  2013年10月31日,我国最后一个不通公路的县——墨脱县公路全线通车。公路修建前,墨脱物资匮乏,发展缓慢。每年封山季节,背夫徒步翻越雪山将物资背进墨脱,一块砖15元、一个罐头20元。公路通车后,墨脱县城到林芝县八一镇运输时间从原来的3天至7天缩短为1天,运输成本大大下降。不仅如此,仅上半年,前往墨脱的游客已达1.7万人次,带动当地群众直接收益370多万元,而在此之前,前往墨脱的旅游人数全年仅千人次。

  作为毛细血管的西藏农村公路也发展迅速,为当地“造血式”自主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到2013年,西藏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58641公里。目前西藏74个县中的65个县通了沥青路,通畅率达87.8%;5261个建制村中的5125个村通了公路,通达率达97.4%;682个乡镇中的346个通了水泥沥青路,通畅率达50.7%。藏区经济逐步由“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化,2013年,农牧民年人均纯收入达6520元,同比增长14%。

  这是承载着精神使命的永不止步之路

  “天下第一道班”坐落在海拔5231米的青藏公路唐古拉山,冬天最低温度达零下40摄氏度,常年工作生活在高寒缺氧环境中,养路工人几乎都患有不同程度的高原病,很多养路工人都是父辈就来到了这里,几代人在最艰苦、最恶劣的环境中默默付出,才有了高原公路的畅通,才有了被困车辆和旅客的安全。

  在办公室的一面墙上,写满了救助人的留言,另一面墙挂满了锦旗。每一段留言、每一面锦旗背后都有一段关心救助他人的感人故事。山东济南的小萌留言:“雨中我在唐古拉山止步,谢谢你们好心收留我,让我有了家的温暖。”安多公路段109道班的工区长巴布回忆:“去年8月,从格尔木骑车过来的李春玺,到这里已经挺不住了,我们及时把他送到安多救助,后来他送来一面‘无偿救助,胜似亲人’的锦旗。”……

  像这样的故事发生在川藏、青藏公路沿线的每个道班。交通部原部长黄镇东说:“我们不仅要学习当年筑路大军勇于奉献的精神,也要学习广大养护职工和武警交通部队的干部战士,在日常养护保通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吃苦耐劳、勇于担当的高度负责精神。”

  的确,川藏、青藏公路不仅是雪域高原逶迤向前的两条路,更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60年来,几代西藏交通人以青春和生命保障着高原天路的畅通,丰富和发展着“两路精神”的时代内涵,培育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顽强拼搏精神、“道班为家、甘当路石”的爱岗敬业精神、“关心他人、关爱社会”的无私奉献精神,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脊梁。

  目前,川藏、青藏公路上多项改拓建工程正在进行,雅康高速公路已经开工,预计三年后建成通车,新二郎山隧道工程已经完成三分之一,东海路改建工程仅剩三座隧道攻坚……交通人在不断传承着两路精神,为高原交通实现跨越式发展而努力,川藏、青藏公路这对“高原之翼”也会愈加丰满,让藏民们享受到更多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