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07日 星期二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一种新型肠道保护气囊应用于临床

  • 发布时间:2014-09-12 03:32:32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科技日报哈尔滨9月11日电 (通讯员衣晓峰 范巧未 记者李丽云)利用消化内镜操作技术,经肠道深入腹腔进行手术,堪称是微创且体表无斑痕的好办法——但因肠液、粪便所致腹腔感染,又使大多数患者对此新方法望而却步。9月11日,记者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获悉,该院消化内科主任刘冰熔教授创新设计出一种新型肠道术野保护气囊首次应用于临床,成功地避开了腹腔污染的“雷区”,为肠镜下各种诊疗技术的开展提供了安全保障。

  近年来,随着消化内镜诊疗器械的逐步研发及内镜操作技术的日益完善,越来越多的传统外科术式正逐渐趋于微创化。经人体自然腔道(如胃、直肠、阴道和膀胱)内镜手术(NOTES)技术展现了广阔的应用前景,但随之也面临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难题。其中,经肠道入路进到腹腔是一条有许多潜在优势的手术通路,而其存在的问题是:因肠腔内环境的特殊性,即肠腔里细菌含量大,肠管不断蠕动,导致操作过程中,可能不断有肠液、粪便进入手术区域,使大量的细菌经肠壁开口处进入腹腔,继而引起严重的腹腔感染。这一情况使经肠道入路的NOTES手术裹足不前。

  针对这一棘手“拦路虎”,刘冰熔经反复研究和设计,研制出一种新型肠道术野保护气囊。这种气囊取材于医用高强度橡胶材料,在体外时气囊缩紧,其内部呈真空。在进行内镜治疗前,把套管式充气针连接在气囊上,用内镜活检钳夹住气囊头端线圈,将内镜连带气囊一同送入拟放置气囊位置。之后向气囊内注入适量空气,使气囊达到适当直径。在气囊充气、位置固定后,即可开始施行内镜下相关诊疗术式。手术完毕,将气囊用异物钳破碎后随内镜一同取出即可。

  今年8月底,刘冰熔成功为一名结肠、直肠多发黏膜下肿物病人,施行了气囊保护下肠镜下固有肌层剥离肠壁全层切除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无明显腹痛症状,亦无腹肌紧张、发热等腹腔感染征象。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