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航空公司成长模式能否突破做大这一条路?

  • 发布时间:2014-09-10 15:35:52  来源:中国民航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上个月底,总部设在台湾海峡西岸厦门的厦门航空迎来了自己的第一架波音787飞机,对于这家刚举办了成立30周年庆典的航空公司而言,波音787飞机不仅延续了其对波音机型的青睐与偏好(全波音机队),也预示着其将进军远程国际市场。厦航副总经理赵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飞美洲和大洋洲尚有一些问题待解决,但飞欧洲几乎是可以立即进行的。

  自2012年厦航加入天合联盟的那一天起,开拓国际市场就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了。过去几年,厦航在东北亚和东南亚市场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波音787的加盟则预示着其开始了“远征之旅”,宽体客机毕竟要用来飞长航线。

  在向国际市场进军的同时,厦航在国内市场也加速布局,今年以来已成立了北京分公司和湖南分公司,使得国内分公司数量达到了6家。控股河北航空,在京津冀地区实现了北京、天津、石家庄三大机场同时布局的局面。与江西省政府合作,准备组建江西航空公司。

  从单一公司的发展脉络来看,厦门航空的经验是相当值得借鉴的,先是成为国内连续盈利时间最长的航空公司;进而稳扎稳打,由地方航空公司变身为全国性航空公司。厦门航空并不是第一家从地方走向全国的航空公司,海南航空、深圳航空过去已经走完或基本走完了这样的发展道路,四川航空、山东航空、天津航空等其他中型航空也准备走同样的道路。

  虽然市场主体的增多,将给人们出行带来更多便利,即选择变多,价格更便宜,但放在一个更宽的视角来看,国内航空公司的发展似乎都是一个模式,即规模做大。这点不仅中型航空公司铆着劲儿在往前赶,大型航空公司也不懈怠,在发力国际市场的同时,对国内市场不抛弃、不放弃,能开拓一块市场就开拓一块市场,更多中小型航空公司也多少存在着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心态。

  为什么航空公司都奔着做大这一条路?航空业态的规模经济特征固然是一个影响因素,但并不是唯一因素。越大越有安全感,越大越能获取更多资源,也给了航空公司做大的动力和压力。

  诚然,从世界民航的发展趋势看,市场已经越来越向几家骨干航空公司集中,比如在欧洲的德国汉莎航空、法航-荷航集团以及英航,美国的美国航空、美国联合航空和达美航空,但并不是说市场就全部为大型航空公司所占,中小航空公司毫无立锥之地。之所以人们关注度最高的是这些大型骨干航空公司,是因为它们主营的是国际航线;而数量更多的服务于区域市场的中小航空公司也存在,只是因为和我们关系不那么紧密,所以关注度不高。

  其实,在国内也存在专注区域并做得相当不错的航空公司,比如南航新疆分公司和东航云南公司,前者是南航近20家分子公司中规模最大的一家,而后者则是与东航共用二三字代码的子公司,它们沿袭了自身的传统,在新疆和云南这两个适合民航发挥所长的省区,深度耕耘,既得到了当地政府、百姓的认可,也不断地发展壮大了自己。当然,这也不能破解国内航空公司似乎都谋求做大这一条路的魔咒,毕竟这两家公司身处大公司之内,并无安全感之忧患。

  疆域的辽阔、地形的复杂、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庞大的人口基数,是中国航空市场持续稳定增长的坚实基础。然而,这样的市场并非全部都可以由大型航空公司来满足需求的,市场越壮大,需求就越多样化,航空公司只要对某一个细分市场有深入研究,为其量身打造产品,即便不做大,也同样可以做强,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这当中,不同航空公司明晰定位,加强合作,发挥彼此所长或许是行业未来实现健康、和谐发展,更好便捷旅客出行的新路。前不久,国航和华夏航空在一些航线上签署了代码共享协议,为中小航空公司探寻新路,提供了不一样的未来。(张名宇)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