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6日 星期一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浙江大学:弘扬求是创新魂

  • 发布时间:2014-09-10 05:52:11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国有成均,在浙之滨。昔言求是,实启尔求真。”在教育部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近日发起的“校歌我点赞”活动中,浙江大学的文言校歌荣获“最受网友欢迎的高校歌曲TOP10”之首。校歌记载了这所创办于1897年的著名学府的悠久历史,而“求是创新”四个大字的校训则凝练了建校117周年的浙江大学的精神脊梁。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浙大从1937年11月开始从杭州西迁,先后经浙、赣、湘、闽、粤、桂、黔等7省区,行程近2600多公里,于1940年初,到达贵州湄潭,并在那里坚持办学长达七年之久。这段波澜壮阔的举校西迁史被彭真称为“文军长征”。

  在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何亚平看来,“求是”校训的确立,是浙大西迁过程中最重要的历史事件。“它既是对从求是书院到国立浙江大学历史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几代师生优良校风、教风与学风的凝练与升华,更是在抗日国难当头时,竺可桢校长率领浙大师生和家属举校西迁,历经艰辛而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牺牲精神、革命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概括与总结。”何亚平表示,“求是”校训的核心,就是竺可桢所再三强调的“只问是非,不计利害”的科学精神。竺可桢十分推崇王阳明“无心同异,惟求其是”的信念,他还强调“本校推原历史的渊承,深维治学的精义,特定‘求是’二字为校训”。

  1979年,时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兼浙江大学校长的钱三强院士,最早提出要继承和发扬“求是”精神,同时要培养和鼓励“创新”精神。他指出,“从我们现在的情况和将来的任务出发,仅做到‘求是’就不够了,要特别提倡在‘求是’的基础上‘创新’。”而路甬祥院士担任校长后,进一步强调“求是系治学之本,创新乃科技之源”,并在1988年5月5日召开的校务会议上,决定以“求是创新”为新时期浙大校训,赋予“实事求是,严谨踏实,奋发进取,开拓创新”的时代内涵。1998年,同根同源的浙江大学、杭州大学等4校合并组建成为新的浙江大学后,依然以“求是创新”为校训。

  诞生于西迁途中的浙大校训,是其不断壮大发展的魂魄。而从求是园中走出去的莘莘学子,每每谈起母校,总会谈起校训的影响。作为一名在浙大度过7年青春岁月的求是学子,胡欣有幸入选由团中央、教育部共同主办的“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第十二届研究生支教团,并在浙大的第二故乡贵州省湄潭县志愿服务一年,对于“文军长征”和求是精神,有一种特别的、莫名的情愫。

  如今,胡欣已经从浙大毕业走上工作岗位,但“求是创新”的校训早已在她心中刻下深深烙印。“作为一名公务员,时常想起竺老校长说的‘只问是非,不计利害’,深知要服务于一个更大的使命,而不仅仅是为了‘小我’而工作。”胡欣坦言,充分利己最多只能算是谋生,而利他奉献才能成就事业与人生。

  在浙江大学,西迁文化已成为校园文化中重要组成部分。每每新生入学时,上的第一堂课就是参观校史馆,学校也常常会组织学子重走当年的“西迁路”。而紫金港校区门口的石碑上竺可桢校长著名的两个问题“第一,到浙大来做什么?第二,将来毕业后做什么样的人?”依然时刻警醒着浙大学子常常不断鞭策自我。或许,“求是创新”校训的根基和魂魄也藏在对竺校长问题的回答之中。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