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小县城做足大文章
- 发布时间:2014-09-10 01:00:16 来源:经济参考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2014年3月,安顺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暨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观摩会在普定召开,在参观了普定县和业生物有机肥有限责任公司后,安顺市市委书记周建琨表示,这家企业的生产模式能有效治理秸秆乱烧,地方政府要形成制度对企业回收秸秆实行补助。
和业公司只是普定县大力引进循环企业的一个缩影,近些年来,为了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现城乡共同繁荣,普定在发展循环经济上做足了文章。
“五个为主”推动园区快速发展
普定循环农业示范园是贵州省批准建设的30个省级重点园区之一,也是省“5个100工程”工程之一。园区规划总面积10万亩,计划用5年的时间,投资23亿元建成以生猪养殖、花卉苗木等为主导产业,集产业基地建设、农特产品加工、资源循环利用、仓储冷链物流等为一体。
在发展过程中,普定县确定了“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农民为主力、市场为主线、农民增收为主题”的发展思路。
政府为主导。按照“有优势、可持续、可循环、能增收”的思路,不断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园区发展、投资环境。
企业为主体。目前,园区引进种植、养殖、加工等企业36家,投资3.5亿元的贵州好一佳牧业公司入驻普定,金钩豆瓣酱厂、冷链物流园已开工建设,年产3万吨的生物有机肥厂相继建成投产……
农民为主力。园区的土地是从农民手中流转过来的,要让农民有一份土地流转租赁收入,优先返聘流转土地的农民到园区企业务工,把他们招聘为园区企业工人,作为园区的主要劳动大军。
市场为主线。加快品牌创建,统一产品质量体系,扩大标准化基地规模,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目前,已种植百日菊、天竺葵、珙桐、蝴蝶兰等品类繁多的花卉,培育的花卉远销省内外。
农民增收为主题。县委书记方东表示,园区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带动老百姓增加收入共同致富,实现同步小康。目前,在园区务工的农民每年每人可增加收入2万至3万元。
10万亩秸秆变废为宝
循环园区创新了“三个循环”产业发展模式。一是猪粪通过沼气池发酵产生沼液用于浇灌花卉、苗木和果蔬;二是利用沼渣、牲畜粪便、秸杆生产有机肥,有机肥又回施花卉、苗木、果蔬;三是水果蔬菜等农产品经冷藏或加工,通过物流进入市场。
在此背景下,2012年6月,和业公司进驻普定县循环经济产业园区。这是一家以植物秸秆、畜禽粪便等农业固体有机废弃物为原材料,生产有机肥的企业。发展至今,可年处理秸秆8万吨,畜禽粪便15万吨,生产8万吨有机肥、复混肥,年产值可达1亿元。
公司总经理赵岳舜告诉记者,公司使用的秸秆原材料主要以玉米、油菜为主,牲畜粪便来自普定境内的养殖场。1亩玉米能产生1吨秸秆,油菜是3亩产生1吨。按公司每年收购的秸秆计算,每年消耗的8万吨的秸秆,相当于普定县10万亩耕地所产生的秸秆量。
按理说,取材方便、生产环保、政策鼓励,和业公司的发展之路应该是顺风顺水。然而该公司副总经理陈登江却发愁地告诉笔者,回收秸秆是一大难题。
据陈登江介绍,公司收购秸秆采取上门收购和送货上门的方式,上门收购价格为250元/吨,送货上门为350元/吨。“我们将拖车开到田间地头,需要村民将秸秆收拢起来搬运到公路边,这是一个耗时耗力的活,靠近公路的地块,农户还愿意干,距离公路较远的地方,农户觉得干起来不划算,就懒得收。由于秸秆体积较大,重量较轻,我们使用20吨的拖车每车仅能装载800公斤油菜秸秆或2吨玉米秸秆,运输成本较高,公司的承受能力有限,又不能更多地提高收购单价。这就造成了农户的卖出难和我们收购难的矛盾。”
政企共建拓宽循环之路
企业之间的“买”和农民之间的“卖”是一种市场经济行为,亏本的事企业和农民都不愿干,因此出现了一边是企业“吃不饱”,一边是农户卖出难的现象。尽管各地政府三令五申禁止焚烧秸秆,但村民们还是偷着躲着一烧了之。
如何解决这个矛盾?普定县副县长杨虹告诉记者,针对一些企业存在的困难,普定县正在制定相应的措施,对企业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扶持:由政府采购的农业肥料,在肥料产品质量能保证的前提下,优先使用该企业的产品;积极帮助企业申报产业类项目,进一步改善企业的生产条件;鼓励企业回收周边产生的秸秆,对超出一定的范围的秸秆回收进行相应的补助。
方东认为,尽管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循环园区的建设,将有力提升城市品位,大力推进农村人口转移,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步伐,有利于发展乡村旅游业,观光农业、生态农业,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现城乡共同繁荣,有利于探索具有山区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新路子、新典型,助推安顺百万人口生态城镇建设。在这条路上,普定将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