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树”新“芽”
- 发布时间:2014-09-08 19:34:56 来源:国际商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内蒙古呼伦贝尔给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辽阔的草原,但草原深处的大兴安岭林区也是这里引以为傲的名片。几十年来,从“伐木者”到“栽树人”,管理这片森林的内蒙古森工集团演绎了一段老国企的新故事。
推进转型生态建设产业化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是我国最大的国有林区,生态主体功能区面积10.67万平方公里,森林面积8.27万平方公里,这里是黑龙江、嫩江的主要水源涵养地,其生态系统维系着呼伦贝尔草原和松嫩平原东北粮食主产区的生态安全。
作为内蒙古大兴安岭保护管理的主体——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1952年设立,之后隶属关系和体制几经变迁。1995年在林管局的基础上组建内蒙古森工集团,形成了目前“一套机构、两项职能”的管理模式,即同时承担着生态保护建设的林业事业职能和森工企业的生产经营职能。集团现有企事业单位45家,包括航空护林、森调规划、纸浆、外贸、科研、旅游、房地产等。区域内有涉林人口100余万,林业职工近20万人。
自2008年启动实施天保工程以来,内蒙古森工集团实现了由木材生产为主向生态保护为主的转变,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的活力被激发,活立木总蓄积增加了6258万立方米,森林面积增加了9.5万公顷。“欲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内蒙古森工集团董事长张学勤说。近几年来,企业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思路,逐步形成以生态旅游、绿色林特产品加工为主的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经济格局。
夯基固本增强护林科技含量
内蒙古根河林业局208管护站曾是生产主伐小工队,曾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如今管护站实现了由“砍树”向“看树”的转变。
根据生态主体功能区面积大、人口多、管理难的实际情况,根河林业局局长高希明说,林业局确定了9个重点火险区,建立森林防火信息化管理体系,依托谷歌地图软件平台,研发绘制“电子沙盘”防火地理信息系统,围绕一个地形进行360度视角查看,清晰地浏览火场周围地形地貌,建立识别最快速、方案最完备的防火体系。
信息化推动了防火护林的专业化,截至2014年7月,根河林业局连续6年实现了“不发生一起人为火情”的目标。多年来,森林受害率不突破0.2‰,林火当日扑灭率为百分之百。目前根河森林总蓄积量5014.92万立方米,覆盖率达到83.62%。
延伸产业链促企业转型
从“砍树人”到“种树人”,是内蒙古阿里河森工林业人身份的最大转变。林业局把珍贵树种培育作为转变林业发展理念和林业增长方式的重要举措。今年上半年,完成了水曲柳15亩、红松5亩、西伯利亚红松45亩的多样化种植。
由于食用菌栽培的原料来自木材剩余物,林区在转型中统筹用好伐区剩余物和贮木场造材剩余物,将剩余物“吃干榨净”,把食用菌确定为职工脱贫致富的重点来抓,参与承包的职工家庭收入已超过10万元。
森工集团还积极进行品牌建设,打造出“中国冷极”“诺敏山”等知名品牌,产品包括蓝莓、食用菌、榛子等林产品,通过实体销售和网络电商的模式将产品推向全国。
旅游业也是内蒙古森工集团转型的重要抓手,林业人王博义被国家旅游局授予“全国模范导游员”称号,他所在的内蒙古大兴安岭莫尔道嘎国家森林公园,年接待游客超过10万人,旅游综合收入超亿元。
张学勤说,在转型的路上,内蒙古森工集团将坚持生态优先的发展战略,发挥国有林区的主体作用,努力打造祖国北疆生态文明建设的亮丽风景线。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