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万亿公积金沉睡,谁“占着茅厕不拉屎”
- 发布时间:2014-09-07 15:17:00 来源:红网 责任编辑:罗伯特
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的异地接续和使用陆续进入问题解决的关键阶段之后,作为“三险一金”中“一金”的住房公积金,其缴存、提取、使用的效率问题终于走向前台,这将关系到余额超过3万亿元的住房公积金缴存者的切身利益。(9月6日《中国经营报》)
3万亿公积金沉睡在管理部门,暴露了住房公积金使用效率极为低下,也使其备受争议。一面是大量公积金用户“嗷嗷待哺”,一面是大量公积金处于“休眠”状态,这使人不禁联想其“一字入公门,九牛拖不出”的古语来。“公门”只进不出或可理解,那是老爷“把门”,但公积金管理部门又岂可有这等老爷作风,又怎么能“占着茅厕不拉屎”?
其实,造成大量公积金沉睡并不偶然也不奇怪,背后映出的是管理机制短板及僵化,这才是问题的根本。住房公积金制度和我国的住房改革相生相伴,也见证了这一历程。应该来说,住房公积金制度曾发挥了很大的积极作用,也帮助不少人解除了买房的燃眉之急,圆了住房梦,得到了大众的普遍支持。但近年来,却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褒扬之声日渐式微,取而代之的是口诛笔伐,对公积金管理及使用等方面的问题,都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还有相关改革方面的诉求。
尽管外面“风起云涌”,但公积金管理部门却岿然不动,颇有“任尔东西南北风”之气概与气度。而说得不客气,就是“占着茅厕不拉屎”。创新型社会呼吁创新工作思路、与时俱进,公积金管理同样也不例外,需要审时度势调整相关制度与政策,和社会发展同频共振,这样才能走出一片光明一路美好。随着时代的进步,各种变化也在悄无声息的进行着,公积金缴费的大幅度提高,房价的一步步拉升,以及公众对公积金的需求,都需要有合理的公积金管理及使用与之匹配。但住房公积金使用却一直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这既是住房公积金大量积存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公众骂声一片的一个重要原因。
公积金存量很大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放贷的渠道过窄、程序繁琐。这除了制度上的框框条条,还有就是卡得过死,甚或有人从中作梗,致使不少人使用公积金的念头不得不胎死腹中。出现了不少人缴纳住房公积金仅是“为人作嫁衣”的怪现象,也就是一辈子也没能用上“别人的钱”,对这部分人而言是很不公平的。而公积金管理部门的高高在上、说一不二,则是典型的角色错位,明明仅是公积金的代为管理者,但却以拥有者而君临天下;而真正住房公积金的拥有者,却只能靠边站,没有应有的话语权,实在是滑天下之大稽!这样的背景自然也就孕育出了令人汗颜哑然的怪胎,“黄牛”可以帮助套取住房公积金,甚至有些地方动用公积金放贷的奇异现象,也让人进一步逼问这公积金究竟为谁而“积”?
这是个原则问题,不容回避,必须得到理性而正确的回答。而摆在公众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这住房公积金如何有效使用的问题,二是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有无存在必要的问题。但无论那种情形,都不应由住建部发号施令,否则就有保护既得利益集团之嫌。而要解决深层次问题,就必须触及根本,就需要开展全民范围的大讨论。保留公积金部门,从眼前看也许有利于稳定,但从长远看则可能弊大于利。提高住房公积金的使用效率,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却并不轻松,会牵涉到各方利益,而想要做到公平、均衡、合理又确实很难,加之有时监管很难跟上,这问题就会越积越多。这是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笔者认为,取消房积金管理部门,才是唤醒大量公积金沉睡的一杯“浓茶”。当然,“取消”也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一步到位,将原来的房积金以住房补贴纳入职工个人工资,公积金管理部门彻底退出不再保留;一种是将原来的房积金管理部门变为“皮包公司”,公积金仍由单位或部门按时打到原来账户,但使用权却在职工手上,职工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进出”的方式与时机。应该来说,这两种模式的时机已经成熟,条件也已经具备,因为使用公积金购房不再是唯一的渠道,各大银行的住房按揭贷款也给公众购房开辟新的通道。但需要防范的是,一旦作为住房补贴,单位及部门就失去了外部约束力,职工的权益也许就得不到保障,房积金可能就会打折扣。
而第二种模式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即收缴仍由房积金管理部门落实,但支配权交给职工。如此,房积金管理就还有有“复活”的希望,从而为职工购房提供资金支持。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吸引留得住职工的公积金,这就需要调整并创新工作思路,让广大参与者从中尝到甜头,走出死死看管的老路。这样,住房公积金的一潭死水才能真正被激活,才能使参与者从中受益。
住房公积金已走到关键的十字路口,是向前向左向右,还是原地踏足踏,这关乎广大参与者的利益,不能由少数人或某个部门说了算,而是需要科学规划严密论证。但无论如何,各方要认清并摆正好位置,都不能墨守成规,更不能“占着茅厕不拉屎”,因为谁也无权罔顾参与者的权益。只有让广大参与者都能从中获益,那这样的住房公积金管理才是成功的,才能得到大家的欢迎与赞同。
文/崔恒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