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19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中国首份G20智库报告:G20在国际秩序中存在"身份困境"

  • 发布时间:2014-09-04 20:18: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中国经济网北京9月4日讯(记者秦陆峰)9月4日下午,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该校重要智库重阳金融研究院承办的第二届20国智库论坛在京圆满落幕。在闭幕前,人大重阳发布了题为《重塑全球金融治理:G20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的研究报告,报告指出“中国作为全球增长的‘发动机’,有意愿、有能力担任2016年G20主席国,为分享中国发展经验、实现全球强劲、可持续的增长目标而努力。”

  这份堪称中国首份G20智库报告分四章,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副院长王文发布。报告首先指出了G20机制面临的三大挑战,分别是治理体系的挑战、治理能力的挑战以及地缘政治的挑战。报告认为,在治理体系方面,IMF改革搁浅实际上使得G20承诺的与国际金融机构改革相关的大部分后续改革都无法进行,暴露出G20机制缺乏执行能力。像美国这样的大国拖延或拒绝执行决议,就会导致G20无法正常运作。

  在治理能力方面,报告认为,G20仅限于对各国财政、货币政策、金融监管等事务的协调,然而却设定了难度极高的全面增长目标。在缺乏国际统一的全面经济政策协同,并且没有一个综合财政、货币与产业在内理论框架指导情况下,G2O提出的治理目标实现的可能性越来越小。

  在地缘政治方面,报告认为,国际局势的发展使得G20机制夹杂了地缘政治博弈的变量。目前乌克兰形势依然严峻,G7与俄罗斯之间的分歧也看不到弥合的希望。这严重影响着G20成员之间的关系,使G20的存在结构相当脆弱。

  其次,报告认为G20在国际秩序中存在“身份困境”。G20在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方面面临的挑战,源自于G20机制的“针对性”。目前,欧美经济显示出“复苏”的迹象,G20所针对的金融危机议题不再紧迫,“针对性”机制面临尴尬。这种尴尬实际上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到G20的治理体系问题有着“身份困境”本质。正是由于这种“身份困境”,导致G20在“责任分担机制”还是“平等参与机制”、 全面框架还是有限框架、长效体系还是临时体系上难以取舍。

  由此,报告认为全球治理体系面临“功能危机”。几种“次全球货币”与美元之间相互博弈的重大国际经济格局变动,完全在G20的议程设置之外。没有任何机制可以面对最重要货币治理问题,仅有的最高论坛G20的能力设置局限于金融市场治理。除此之外,G20实际能够执行的治理半径只在G7内部或G7与某个国家或国家集团之间。这就使得G20虽有全球治理体系之名,但治理能力只是区域治理体系水平。

  在这种情况下,报告最后指出中国是延续G20机制有效性的关键力量,并倡议中国承办2016年G20峰会。从2008年到2013年的五年间,中国一国贡献了全球总GDP增长量的37.6%,起到了全球经济“火车头”的作用。事实证明,建立G20机制并使中国由此参与到全球经济治理合作当中,对全球经济的复苏意义重大。中国既是全球最大的商品生产国,也是最大的市场,并且未来依然有着高速增长的预期。一贯秉承合作发展、互利共赢精神的中国愿意为世界各国提供共同发展的机遇和空间。

  本次G20智库论坛于3日开幕,参会者包括来自中国、俄罗斯、美国、印度、日本、欧盟等全球主要20个大国的智库以及来自世界银行、IMF和联合国的代表。在论坛开幕式上,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院长陈雨露,全球中小企业联盟主席、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前总干事、人大重阳外籍高级研究员卡洛斯-马格里诺斯,美国第39任总统吉米-卡特先后做了主旨发言。中国经济网为本次论坛首席合作媒体。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