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25日 星期三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绿色发展的朔州路径

  • 发布时间:2014-09-03 07:31:44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申保珍李丽颖吴晋斌 马玉

  曾经,这里煤灰翻滚,沙尘遍地,砂石裸露。

  如今,这里蓝天碧水,绿草如毡,青山叠翠。

  这里,是地处雁门关外、毛乌素沙漠前沿的山西朔州。

  朔州因煤炭而兴。作为全国第三大煤炭城市,这里煤炭储量480亿吨,年产2.2亿吨;煤电装机容量已达750万千瓦,预计年底达到千万级。

  朔州因畜牧产业而兴。全市粮食产量年均达20亿斤,220万亩的玉米基数,以及400万只羊和18万头奶牛的体量正驱动朔州成为京津冀协同区肉蛋奶粮的基地。

  朔州因生态建设而兴。朔州去年达到国家2级标准天气345天。优越的阳光和空气,使朔州成为京津城市群较近的夏凉地。

  煤炭、畜牧业和生态建设协调发展,朔州是怎样做到的?“我们有煤有秸秆饲料,不能放弃这个优势去发展别的产业,也不能让朔州没有了好山好水好空气,关键是处理好二者关系。”朔州市市长李海渊说,“工业上的路径是煤炭的清洁化利用和关于固废的资源化使用,农业上的路径是生态循环的三个‘吃干榨尽’,生态涵养上实施的是严格的占补平衡。”

  如何平衡煤炭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

  变废为宝:用科技创新点“灰”成金

  走进朔州润臻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产品展室,一件件漂亮别致的家具、套装门、地板,琳琅满目的陶瓷餐具映入眼帘,很难想象这些和普通的木质完全一样的生活日用品是用粉煤灰制成的。

  “这种装饰材料叫‘碳金’,是利用高科技从粉煤灰里提取出来的。”公司负责人胡勇说,“它防火防水、耐磨耐压,甲醛排放量低于国家标准,市场供不应求,已远销欧美地区。”眼见为实,展台旁一个用碳金材质地板建造的养鱼池里面,清水涟涟,鱼群嬉戏。

  因为煤炭产业,朔州每年会产生300万吨的工业废物——粉煤灰,这可是环境的一大污染源。

  “粉煤灰虽然是废料,但运用新技术不仅可以变废为宝,化害为利制成陶瓷,也可以提取它的氧化铝、氢氧化铝、硫酸铝等,满足铝的原料需求,还可以利用提取的渣制成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氧化钙等高钙物质,再加上一种特殊的材料,加工而成为新建筑装饰材料。”公司研发人员李国胜介绍说,“既实现了固废的二次使用,减少排放,又使得产品成本降低了30%。”

  科技创新,变废为宝。“我们公司每年可以消化掉200万吨粉煤灰,在减少环境污染的同时,去年还实现了2.5亿元的经济效益。”胡勇说。

  2010年,朔州投资4000万元建立了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园区,并与北京大学工学院成立研发中心。目前,园区已开发出粉煤灰转化产品20多种70多个,从陶瓷、家具到硅等新型材料,园区围绕固废综合利用形成了一个循环经济产业链。

  作为煤炭城市,能源优势催生了朔州浓厚的资源依赖情结,左右着工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同时产生的粉煤灰、煤矸石等工业固废污染物带给生态环境巨大的压力。平衡工业发展和生态建设是朔州需要破解的一道难题。

  破解难题,依靠科技。围绕因煤而生的污染物,朔州延伸资源产业链,加紧固废资源的清洁、高效利用。而对上游的煤炭清洁开发,朔州更是作为生态环保的第一要义。

  从2006年开始,朔州陆续出台煤炭清洁开发的政策。先后对全市的煤企进行整合,实现煤炭生产的机械化和洗选标准化。

  2007年,提出了“四个70%”目标,即70%以上的煤矿与大企业大集团特别是和用煤大企业大集团合作,70%以上的煤矿机械化开采,煤炭回采率达到70%以上,煤炭洗选率达到70%以上。以技术创新带动产业升级改造,实现资源的机械化、集约化和低碳化开发。

  倚重煤不忽略生态,发挥优势不规避问题。朔州上演的绿色发展好戏得到了各界认可,2010年,朔州市荣获“低碳中国贡献城市”称号。

  如何处理保护环境与发展畜牧业关系——

  农牧融合:用“循环”演绎“吃干榨尽”

  朔州不仅是煤城,也是农业和畜牧业融合发展的地区,畜牧业一直占据着农业结构的半壁江山。

  据统计,朔州目前拥有18.1万头奶牛、382万只肉羊、50多万头猪。人均畜产品占有量多年位居全省第一。由此而来的是农民人均牧业收入1150元,居全省第一。

  猪牛羊,富了农民的钱袋子,但这样可观的养殖体量所需的饲料和所产生的粪便处理无疑带给当地生态环境以强大压力。如何处理保护环境与发展畜牧业关系?朔州走出了农牧融合、循环利用、吃干榨尽这步棋。

  朔州有着400多万亩的粮食作物耕地,玉米种植面积220多万亩,占了粮食作物面积的一半。尤其是近年来推行的粮食高产创建和玉米丰产方建设在保证粮食供应之余,为畜牧提供了稳定的饲料。

  为充分消化玉米、秸秆,朔州在明确玉米、杂粮基地县、专业村建设任务的同时,通过规模化种养、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调整种植业结构,以农粮种植推进畜牧业发展,以标准化园区规范养殖水平。

  朔州怀仁是肉羊大县,如今家家户户都养起了羊,仅此一个县的肉羊养殖量就达到220万只,占了山西的1/10。山阴县以奶牛闻名,全市18万头牛里,山阴占2/3……

  而这样的养殖大县已不是鲜闻。在山阴县古城乳业的基地里,10多万头奶牛、三大加工基地不仅解决了全县的玉米产量,也覆盖了全县的奶牛农户。农户的玉米和奶牛不出县,实现了就地销磬。如今,朔州市畜牧产业收入已占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的50%以上,从事这一产业的农户占全村总农户数50%以上的村达到了550个,有317个村被命名为省级专业村。以农载牧下,朔州依靠自身的农业基数为畜牧奠定基础,秸秆的饲料化也使自身的处理问题得以解决。

  “相比于其他地区,畜牧养殖的生态化是朔州的一个重要内容,标准化园区养殖和粪便的统一处理是亮点。”副市长侯新生介绍说。

  朔州每年投入2亿元资金扶持畜牧业的规模标准化养殖和精深加工。截至2013年底,已建成538个标准化养殖园区,70%的母牛和65%的肉羊实现了规模健康养殖,发展畜牧业的主体也由家庭散户转变为公司制、合作制。

  配合标准化养殖,朔州大力推行畜牧循环经济,解决粪污排放问题。将牲畜粪便做成肥料还田,或是做成花肥、制成生化水。2011年,朔州还制订了减排模式,启动了养殖污染减排治理,实施雨污分离、干清粪和粪污还田三项工程,推广形成畜—饲—沼—蔬循环生态养殖方式。

  以农载牧、畜牧循环让农牧融合下的生态效应得以放大,极大地减少了畜牧业对生态的污染。目前,已建成生态畜牧环保园区71个,约15万头猪、2.5万头牛的粪污得到治理。建成粪尿沼气站17个,规模达8700立方米,建成的有机肥料厂年消化粪污150万吨,年生产有机肥26万吨。

  朔州畜牧业的规模化发展,不仅带动了农畜废料的加工,1立方米羊粪能卖58元,也推动了肉类、奶类的精深加工,1斤羊肉卖出120元的天价。打造农畜产品的全加工、全销售,也成为朔州循环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

  在产业政策与资金的撬动与扶持下,目前,朔州的农产品加工企业202家,畜产品和饲料加工龙头企业40多家,拥有年加工百万吨鲜奶、600万只肉羊、60万头生猪和40万吨饲料的生产能力。仅2014年上半年的销售收入达78.9亿多元,同期增长27.5%,农民收入同期增长12.8%。

  “‘三个全部’被朔州形象地称之为三个‘吃干榨尽’。正是这一思路,朔州的农业、畜牧业、加工业融合、衔接缔造出循环农业产业体系。农业现代化水平提升的同时,朔州的大生态农业也逐步形成。”朔州市委副书记郑红说。

  如何实现生态涵养与富民、增收结合——

  占补平衡:用政策撬动企业“反哺”

  立市伊始,朔州就将生态建设作为发展战略。坚持植树造林、连片治理,政府主导、整合资金,打破区域和行业界限,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制定了“绿化两条带、治理两大区”的总体规划。发动涵盖6个区县的联动造林绿化行动,并以每年33万亩的速度推进造林绿化。截至目前,朔州营造林面积达500多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0.8%。

  朔州是煤城,更是人的城。能源利用的同时伴生出许多工业企业,借力这些企业反哺生态是朔州维持生态平衡而采取的一个措施。

  按照“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朔州提出了“朔州企业家投资朔州”的口号,运用补助、参股、贴息、担保等扶持举措落实以煤补林资金,大力推广“一矿一企治理一山一沟”、“挖一吨煤栽一棵树、开一个矿连一个村”的做法,鼓励企业参与造林绿化、生态治理。

  如今,厂矿企业等社会资金占了朔州每年生态建设资金的1/3,许多企业家也都投身于生态修复和新农村建设中。

  今年年初,朔州又下发《积极探索加快经济林发展的通知》,将“在生态林中插种经济林”作为林业的重点问题。朔城区、山阴县、怀仁县、应县应势铺开了万亩以上的生态经济园林精品工程。

  一系列措施的撬动,农民在占补平衡机制中也享受到生态涵养的红利。

  30年前,右玉老墙匡村村民王占峰承包了一条光秃秃的沙沟栽起了树,如今山沟遍布果树,绿化面积从150亩增加到3000亩。他的收入也渐渐翻了番,61岁的老人最近还想再种200亩的经济林。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余晓兰是朔州远近的名人,20年前跟随丈夫来到这里,承包了南崔家窑流域,20年的努力,累计投资300多万元,据估算,如今她的资产已达到500多万元。

  这些表明,在三北防护林建设中,朔州的生态涵养始终与富民、增收紧紧结合。此外,朔州政府每年补贴造林绿化3亿元,人工造林每亩补助300元。

  占补平衡下的政府、企业、个人多元生态机制渐次清晰。

  昔日的荒山已着上绿装变身为青山,美不胜收!如今的青山正化成炙手的金山,美不胜言。不久前,联合国生态安全组织进驻朔州,将朔州列为国际安全城、生态旅游城的目标城市加以考核。下一步,朔州将规划乡村旅游,打造乡村成为情景式、体验式的生态旅游村。

  看着绿色掩映下的朔州,右玉县右卫镇75岁的俎万和告诉记者,他经历了黄沙遍地和绿满县域的两重天,“懂事时就是糠草半年粮,啥都不能干,只能在黄沙里植树。60年,树慢慢多起来,黄沙渐渐少起来,庄稼收成也慢慢好起来。”

  市委书记王安庞说:“朔州生态建设的实践证明,只要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正确处理好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就能实现二者双赢发展、和谐共荣。绿色化不仅不会成为经济增长的负担,反而可以成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引擎。”

  协调生态与生产力实现强富美已成为朔州的一条路、一张牌。“煤都”朔州已是有煤又美的塞上城市。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