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服务甘肃经济社会发展
- 发布时间:2014-09-03 05:29:32 来源:甘肃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我省是全国受气象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有效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对气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应对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赋予气象工作新的使命;适应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合理开发利用适合当地气候特点要求气象服务不断丰富内涵;以国家生态屏障综合试验区为平台,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力度,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对气象工作提出了更广泛要求;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不断转变,迫切需要高质量的气象服务。
近日,甘肃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不断增强气象防灾减灾、气象预报预测、应对气候变化、开发利用气候资源能力,到2020年,建成科学有效的气象防灾减灾体系、覆盖城乡的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功能先进的气象预报预测体系、布局科学的综合气象观测体系、可持续发展的气象事业支撑保障体系,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优质气象保障。
加强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回顾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历程,气象部门从气象观测、预报服务逐步发展到了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服务,在减少经济损失的同时,有效避免了灾害中人员群死群伤,实现了具有历史意义的职能转变。但是近几年,即使在监测到位、预报准确、预警信息发布及时的情况下,每年气象灾害仍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或人员伤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气象灾害防御机制不健全。所以首先要制定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将气象防灾减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气象防灾减灾政府绩效考核和责任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气象灾害预警社会应急联动响应机制;加强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探索城市气象灾害防御机制,推进城市气象防灾减灾示范社区建设。
其次要加强基层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基层是气象灾害的重灾区,所以要健全基层气象防灾减灾机构,构建覆盖城乡、规范标准的气象灾害防御组织体系和服务体系,实现村级气象信息员全覆盖。开展气象灾害防御应急准备认证工作。加强气象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将防雷工程建设纳入政府民生工程。充分发挥乡镇(街道)气象协理员、村(社区)气象信息员和部门应急联络员职能作用。强化气象科普宣传,提高全民防御气象灾害的意识和能力。
同时要完善预警信息发布及传播体系。几年来,气象部门加强气象灾害监测系统和气象预警发布系统的建设,气象预警发布系统通过电视、电话声讯、短信、网络、LED屏、卫星DAB等手段向社会发布气象预警信息,实践证明大大增强了气象预警发布时效性。所以要继续推进“甘肃省农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村村响)”建设。完善我省“国家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运行机制。建立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绿色通道”和手机短信“全网”发布机制,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各类媒体的作用,及时发布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信息,扩大气象信息的公众覆盖面。加强人员密集区和重点区域气象信息接收设施建设。
提高预报预测气象保障质量
气象服务的首要基础是预报预测。目前,我省初步建成由新一代天气雷达、探空雷达、地面气象观测站组成的气象综合观测系统,监测范围覆盖全省大部分地区;建成1766个区域自动气象站,覆盖每个乡镇和重点村,建成了省—市两级天气视频会商系统;开展了乡镇和城市的精细化预报业务的三个根本性转变:时间分辨率由日精细化到时;空间分辨率由市精细化到县(乡镇);降水预报实现了由定性精细化到定量。气象预报预测准确率逐步提高,我省的气象预报准确率属全国中等偏上水平,中国气象局考核的5项天气预报指标中有3项位于全国前列。
但甘肃属于气象灾害多发地区,预报预测难度高。为此,《意见》明确指出甘肃气象现代化的主要目标是“完善乡镇气象观测系统,实现全省乡镇气象监测全覆盖”“开展精细到乡镇的短期精细化要素预报和临近预报”,将进一步提升我省基层气象服务能力,为全省“三农”工作迈上新台阶提供有力的气象科技支撑和服务保障。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有效提升气象服务能力,《意见》对构建我省气象观测、预报预测体系提出新的要求:加快天气气候预报预测系统研发;加强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及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报业务系统建设;建立气象信息共享和天气预报预警业务平台;建立和完善等级降水预报、定量降水预报、中尺度天气分析业务;强化高分辨率的灾害性天气诊断分析和短时临近天气预报业务;开展精细到乡镇的短期精细化要素预报和临近预报、精细到市州的延伸期逐日预报,3年后实现月降水、气温预测准确率分别提高2%—3%,灾害性天气预警准确率提升3%—5%,预警提前量达到20分钟,气象灾害风险预警准确率达到75%。
在预测预报准确率提高的基础上,围绕我省“365”现代农业发展行动计划和农业产业布局,加强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加快农业气象观测站网建设,推进高效农业和特色农业的气象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业气象灾害预警评估。完善部门联合为农服务机制,强化面向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直通式”气象服务。积极开展人工增雨雪作业和防雹作业,开展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建设气象保障服务。
应对气候变化保障生态文明建设
甘肃省地处西北内陆生态脆弱区,近50年来年平均气温升高了1.1℃,幅度远高于全国平均值。由于气候变暖,甘肃省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干旱区荒漠化加重、冰川加速退缩、积雪量减少、冻土减薄、水资源减少、病虫害增加等,因气候变化而导致的生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对经济建设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影响日益加大。
近年来,甘肃省气象局围绕气候变化开展了一系列涵盖服务、业务、科研和基础能力建设工作,为国家层面战略调整和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有针对性的决策服务,制作发布了形式多样的防灾减灾和气候变化分析产品,独立或与国内外相关机构合作争取获得了多项科学研究项目,“中国西北干旱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减灾技术”项目荣获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与此同时,甘肃省气象局不断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基础能力的建设,建立和完善了各类服务、业务流程,特别是注重推动发挥应对气候变化政府职能,《甘肃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甘肃省“十二五”应对气候变化专项规划》和《甘肃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已经颁布实施。
甘肃省委省政府提出加快转型发展、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的重大决策部署,给气象部门气候变化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为此开展气候变化对农业、水资源、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评估,提高应对气候变化决策咨询水平;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纳入生态恢复与保护、新型城镇化及工程建设,发挥其在重大项目建设方面的保障作用;重点推进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域气候模式研发工作和中国干旱科学试验;增强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气象保障能力,推进甘肃省风电场、太阳能资源开发的深层次服务,重点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统一布局监测网络、重污染天气的监测预警体系和应急联动机制响应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