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2030家上市公司获政府补贴中石油蝉联补贴王
- 发布时间:2014-09-01 07:28:00 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罗伯特
原标题:上半年2030家上市公司获政府补贴 中石油蝉联补贴王
今年上半年,中石油又一次以51.74亿的天量补贴,雄踞十大补贴榜首位,而中石化获得的补贴为7.9亿元,位居第四。近十年,“两桶油”共获得政府财政补贴1258.83亿元。
2014年半年报收官,也是上市公司变脸走秀的时刻。以“两桶油”为首的国企及央企通过政府补贴,再度成为秒杀资本市场的“补贴王”。
“两桶油”近十年获补贴超千亿
据北京青年报记者统计,今年上半年,中石油又一次以51.74亿的天量补贴,雄踞十大补贴榜首位,接近其余九家补贴的总和——55.54亿,
在政府补助金额的排行榜中,中石油连续多年蝉联第一。2011年至2014年上半年,其获得的政府补助金额分别为67.34亿元、94.06亿元、103.47亿元和51.74亿元,合计为316.61亿元,该数额也接近上半年2030家上市公司所获得的372亿政府补贴。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2009年中石油所获的政府补贴仅为10.97亿元,2010年也仅为15.99亿元;受该项政策红利的巨大影响,2009年至2013年间,中石油获政府补贴金额上涨了近10倍,其净利润仅从2009年的1031亿元增长至2013年的1295亿元,增幅为25%。在未来的七年,中国石油仍将获得每年数以10亿的增值税返还。
此前的2005年至2008年,A股“补贴王”则是中石化,分别获得补贴94.15亿元、51.61亿元、48.63亿元和503.42亿元。今年上半年,中石化获得的补贴为7.9亿元,位居第四位。
据统计,近十年,“两桶油”共获得政府财政补贴1258.83亿元,其中,中石油获补贴484.38亿元,中石化获补贴774.45亿元,“两桶油”早已成为A股名副其实的补贴“大小王”。
TCL连续四年进入补贴榜前十
TCL集团上半年获政府补贴10.7亿,名列十大补贴榜第二位。此前该集团已连续四年稳居政府补贴榜前列。
根据TCL半年报显示,集团实现净利润19.79亿元,同比增长85.7%,而政府补贴所占据的比例,却高达54%。
据北青报记者统计,自2010年,TCL集团实现净利润分别为4.33亿、10.13亿、12.73亿和21.1亿,而其4年所
获得的政府补贴分别为6.85亿、5.62亿、13.28亿和22亿,如果不是政府补贴的浓妆艳抹,TCL集团的业绩素颜不定吓跑了多少投资者。
7月底,TCL集团又因政府补贴而闯祸,国内有媒体刊登《TCL一副总行贿30万获8000万财政扶持金》的报道,公司不得不对外界澄清,“公司并没有参与行贿的动机和行为”;而对于媒体报道提及TCL集团去年获得政府补助22亿作为超净利润,TCL亦回应称“既不客观也不准确”。
前十家公司拿走29%政府补贴
近几年政府补贴越来越出现范围广和数额高的特点。据统计,在2537家上市公司中,在2011年至2013年获得政府补助的家数分别为2358家、2393家和2411家,占总家数的比例分别为92.94%、94.32%和95%,覆盖范围逐步扩大;从金额看,前述三年的政府补助金额分别为851亿元、1071亿元和1120亿元,也呈逐年增加态势。2014年上半年,2030家上市公司共获得372亿元的政府补助。粗略计算,在最近三年半,上市公司们从各地政府拿到的补助合计高达3414亿元。
入列十大补贴榜的上市公司,包括“两桶油”在内,所获得补贴的额度与整个上市公司相比,其比例大体保持在1/3,一直处于强劲的状态。
以今年上半年为例,截至目前,共有2030家上市公司获得政府补贴,补贴额度达372亿元,而十大“补贴王”所获补贴额度所占其中的29%。以2013年为例,有资料显示,88%的上市公司获得政府补贴770亿,十大“补贴王”则分享了其中的270亿,约占政府补贴总额的三分之一,2012年大约也是这个比例。
而在十大“补贴王”里,国企以及央企又长年占据大多数。统计显示,2013年政府补贴额最大的10家企业,有7家为国有控股企业。2012年,A股十大“补贴王”中,国企占了8家。
文/本报记者 刘慎良
财经观点
不愿让公众看到的隐性补贴才是关键
企业的净利润还没有获得的政府补贴多,早已成为A股市场的乱象之一。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任浩宁称,只有地方性国企的真实业务收入和资金流全面公开,普通投资者才可以了解真实情况。我们现在看得到的,是地方政府和地方国企愿意让我们看到的,还有不愿意让我们看到的,这部分才是关键。任浩宁指出,换句话说,也就是显性补贴和隐性补贴。显性补贴是指有产业支持政策等明文规定的补贴,隐性补贴是指以各种其他名目进行的补贴,比如环保政策、就业、通过税收反补等。
任浩宁还表示,补贴一定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预算机制,年初政府做好预算后,如果实际的补贴支出超出预算,就要进行详细的登记和审查。另外,补贴一定要公开透明,至少要让纳税人和当地同一领域的企业知道,钱补贴给谁了,为什么补给它,补给它有没有效果等。
文/本报记者 刘慎良 制图/左小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