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06日 星期一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走得新、走得稳、走得好

  • 发布时间:2014-09-01 06:53:05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8月28日,在绿意葱茏的北京市海淀区北坞公园,北坞村村民郭桂英正和邻居们乘凉闲聊。一条马路之隔,就是崭新的北坞新村,一幢幢六层小楼整齐排列,不时有村民乘坐电梯上上下下,环境静谧而舒心。

  “过去可不是这个模样啊!村里私搭乱建,垃圾遍地,污水横流,好多村民待不下去了就到城里租房子住。”郭桂英告诉记者:“现在可好了,住上了干干净净的回迁楼,还分了三套房,两套让政府拿去出租,俺什么心也不操。去城里租房住的邻居也都搬回来了,还是这里可心!”

  北坞村之变,是北京市海淀区创新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一个小缩影。

  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海淀区扎实试点,积极探索“政府支持、资源统筹、镇村主导、农民主体”的城乡结合部、城中村整治改造模式,蹚出了一条走得新、走得稳、走得好的城乡一体化路子。

  从“要拆我”变成“我要改”

  一直以来,城市化建设主要依靠商业开发征地、国有建设项目征地来带动。这种“项目”带动模式,有利有弊。利,是快,城市形象面貌短期变化大;弊,是只顾项目自身,不管城市整体和长远。这种以项目为主导的“碎片化”规划模式长期开展,形成了大量的“城中村”、“边角地”,导致区域流动人口持续增多,违章违法建设高发,社会公共服务压力骤增,城市治理难度越来越大。

  在海淀区委区政府看来,面对发展困扰的倒逼,改,阻力很大;但不改,以后更没有机会,必须迎难而上,努力走出一条城乡一体化改造的新路径。

  为破解这一难题,海淀区在深入总结北坞村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出了“政府支持、资源统筹、镇村主导、农民主体”的城乡结合部、城中村整治改造模式,并同步推进村庄城市化、集体经济产业化和园区建设高端化。

  有着400年历史的玲珑塔,享誉京城。可玲珑塔下的一条玲珑巷,却是远近闻名、脏乱差的城中村。由于空间有限、人口稠密,资金难以平衡、利益难以协调,这改造开发一等就是19年。

  时间到了2013年12月,玲珑巷动起来了,而且搬迁腾退得很快。在这里住了近60年的65岁老人赵山告诉记者,“现在的政策好,村民说了算,也不担心拆迁后怎么过日子的问题了。过去让我们拆,都硬扛着,现在政府不用费心动员,村民都抢着赶紧拆!”

  在改造过程中,海淀区要求镇政府积极引导村民民主决策,重大事项提交镇人代会讨论。按照村民自治原则,由村民代表自主研究确定腾退方案,实现了自主管理、自主腾退、自主发展,并由镇村成立项目建设公司,按照“零盈利、全封闭”方式运作,确保资金全部投入到改造中,将最大利益留给村民。在土地利用上,让集体经济组织作为安置房项目建设主体,预留出集体产业建设用地,为村民上楼后提供可持续的收入保障。

  在玲珑巷改造上,海淀区还充分发挥了资源统筹的作用。海淀区区长孙文锴介绍说,玉渊潭地区的五路居和玲珑巷改造,如果按照单个项目运作,由于老旧住宅集中、代征道路和绿地负担重,资金实在难以平衡。经过反复斟酌,海淀区决定将玲珑巷及五路居项目作为一个综合整治项目统筹考虑,将五路居地区统一规划为回迁安置用地,用于安置玲珑巷及五路居当地居民;将玲珑巷地区调整为以产业为主的混合用地,形成新的产业园区。

  “协作规划”接地气

  首都的北部门户,八达岭高速进京方向有一个规模超过“蚁族村”唐家岭的城中村——双泉堡。2002年,这个地区被规划为八达岭高速楔形绿地,因为只关注了绿化重点工程,没有综合考虑当地的民生、发展问题,这一地区很快成为一个巨大的城中村,当地200多户村民吃起了“瓦片”,外来人口高达7万人,私搭乱建成风,环境持续恶化,管理难以为继。

  2013年,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和海淀区开始协作,从经济社会各方面考虑规划该区域。先是积极推进城中村拆迁腾退,对村民进行就地安置,同时规划建设小月河科技园,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确保了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建所副所长杜宝东告诉记者,协作规划是海淀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创新实践。他解释说,协作规划,就是“多方参与、利益整合、上下互动、动态监控、专业把关、科学统筹”。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传统的规划基本上是自上而下,闭门规划,纸上规划;而海淀区创新的协作规划,则是变传统规划的自上而下为上下互动,变政府主导为多方参与,变静态目标为动态维护,使城乡规划主动参与到城市治理中去。

  目前在海淀区,规划师已经不再单纯坐在办公室画图,而是责任规划师驻村服务,村民委员会、市政、城建、绿化、文物等各相关方共同参与。这一协作规划新模式,其作用是把过去的一次“破坏性”拆迁变成融合了各方诉求的建设性改造,增强了村庄可持续发展能力。

  集体强了村民富了

  从海淀区玉渊潭农工商总公司办公楼往下望去,玲珑巷地区已拆迁平整完毕,今后随着一栋栋高端写字楼的拔地而起,这里将打造成为集聚创新性现代服务业的中关村玉渊潭科技商务区。

  玉渊潭农工商总公司董事长刘凤英高兴地告诉记者,玉渊潭地区已从原来以农业及小工业为主的乡镇,逐步发展成为拥有酒店、物业、置业三大主业,集实业投资与资本运营为一体的控股集团,正在向高端商务服务集聚区迈进,转居农民成为企业职工、社员变股东,企业员工已全部纳入社保体系。

  海淀区委、区政府表示,海淀区城乡一体化的根本目标,是让集体经济持续壮大,让广大村民成为“有房、有产、有业”的新型“农民”。

  玉泉山下的玉泉村改造后,依靠原有的部分土地建成科技园区“玉泉慧谷”,年租金收入6000多万元归村集体所有,让村民不仅宜居,还能有产有业。

  截至目前,海淀全区农村集体资产总额891亿元,净资产总额323亿元,占北京市六分之一,年均增幅20%。2013年底,海淀区还建立了全国首家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赋予其资产审计、合同清理、土地监管等职责,确保农村集体资产在阳光下运营。

  北京市社科院副院长赵弘评价说,海淀区城乡一体化的创新实践,是在推动村容村貌巨大变化的同时,更加注重城市功能的提升,实现了“提高发展水平、弘扬历史文化、修复生态环境”这三者的齐头并进。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