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迎APEC“大扫除”,面子远非全部
- 发布时间:2014-08-29 14:54:00 来源:环球时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APEC第22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将于11月在京举行。为此,北京对10个重点区域以及机场高速路等8条路线、280多个脏乱点进行环境整治,还对全市246条主要大街的建筑物外墙进行清洗粉饰。北京市这样做对不对,舆论莫衷一是。
一些人全盘否定北京市的做法,或者针对这种否定采取截然相反的褒扬态度。我们主张,应当一是一、二是二,做出具体分析。
首先,北京市在APEC前夕搞“大扫除式”环境整治,它这样做的动机在中国的城市治理中相当典型,是可以理解的。中国文化有这样的传统,它有“好面子”的元素,但不排除有积极效果。
由于一些地方“面子工程”给社会留下深刻印象,因而一些人对任何同面子有关的政府行为都有些反感,舆论对北京市“会前大扫除”的警惕性很高。应当说这也是有原因的,政府对这些质疑应当担待。
评价北京市这轮环境整治对不对,关键要看这些整治的成果在APEC之后是否仍对城市有益。如果它们大多数都是的话,那么这些整治就总体上是积极的,不应对它们天然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
应当说,对于大部分环境整治,包括清洗、粉刷主要道路两侧的建筑外墙,北京市民是受益的。莫说消灭脏乱点,让建筑物的外貌更漂亮些,这些都是北京市民愿意看到的环境改善。
中国大城市搞这样的大规模市容治理,国家大型政治活动贡献了不少推动力。当然,如果这些活动能在平时持续进行,用不着在大型活动前搞突击,那将意味着我们的城市管理达到了更高水平。现实是,北京还做不了这么好,这种情况下有些突击活动就有了必要性,其实,世界大多数城市遇重大活动都要搞点突击性治理,只是程度的不同。
重要的是,北京市突击治理,要做到合法合理合情,尽可能在市民和全国公众的各种关切之间多实现一些平衡。一段时间以来,各媒体广泛报道北京市强拆大批报刊亭,据说这是迎接APEC会议环境治理的一部分,这就明显过了头。我们不知道促成这一奇怪行动的思维方式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北京市整体的环境整治。
城市建筑的外墙隔一段时间是要清洗粉刷一遍的,建筑普遍脏兮兮、褪色掉漆的城市不仅难看,而且给人精神上的消极暗示。这样的城市缺少活力和动感,很难激发人们的创造力。世界很多经济萧条的城市往往是这样。繁荣是从里到外的,城市的亮丽在很多情况下都超越了面子的涵义。
2008年奥运会前,北京也做了集中的环境整治,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客观说,它们的大多数成果至今仍让广大市民乃至很多出入北京的国人受益。但那一轮整治和建设有浪费和效益不高的项目。我们希望,6年之后,北京市迎接APEC的环境治理更高效,也更实用。
媒体报道说北京这一轮环境整治规模超过了奥运会前,个别项目有可能是这样,但如果说整体上也如此,完全不可信,这也不是北京人的实际感受。北京市民没有2008年前“四处工地”的感觉,由于这次整治是在奥运前整治成果基础上开展的,肯定要轻松不少。从长远看,北京配合重大活动的环境整治压力将越来越小,这个趋势是必然的。
希望北京市多听舆论的各种呼声,哪怕其中一些是质疑。这个国家在前进的途中,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和自我认识都是累进的,各种争议不应令我们沮丧,因为我们好奇,有不断进步的强烈愿望,它们才层出不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