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换新装 难识真面目
- 发布时间:2014-08-27 07:36:25 来源: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股民称很多上市公司改名换汤不换药 操作容易被误导
频繁改名一直是A股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据同花顺统计,今年以来共有150家上市公司进行过更名,而部分公司在更名后股价出现一飞冲天的走势,这其中包括近期更名的绿大地、熊猫烟花、湘鄂情等上市公司。
上市公司频繁更名不但让前期积累的知名度付诸东流,还可能给股民的操作带来误导。
文、表 记者杨欣
上市公司因为重大资产重组、借壳上市等原因而改名,本来不足为奇。但在A股市场,各家上市公司追赶“热点”,在公司名称上绞尽脑汁,以求与市场热门概念“联姻”的做法,着实令投资者眼花缭乱。
改名公司股价一飞冲天
数据显示,从2000年至今,A股公司共有超千条更名记录,涉及上市公司数百家,平均每年有超过50家公司变换了名称。而其中改名次数最多的浪莎股份,在15年内因ST等原因改名12次,几乎每年改1次。排在改名亚军位置的是西部资源,改名10次。
日前,熊猫烟花创始人赵伟平表示,熊猫烟花未来将把金融作为主要业务,熊猫烟花的名称也有可能变更为熊猫金融或银湖金融。但公司随后又发布澄清公告称:公司没有计划对公司名称及注册地址进行变更。但在发展烟花爆竹主业的同时,大力发展网络金融等新兴业务,根据业务发展情况以增资等形式加大资金投入。
随着熊猫烟花的表态,二级市场也给出了积极反响,上周五和本周一熊猫烟花均强势涨停,本周一的收盘价为16.43元。随后在昨天停牌。
类似于熊猫烟花的上市公司不在少数,据同花顺统计,今年共有150家公司发生更名(包括因ST、*ST或“摘帽”、“戴帽”而发生的硬性更名)。
股民难识庐山真面目
记者了解到,目前监管层对上市公司更名并无明确限制,只要经过公司董事会等法定程序,到工商局变更登记即可。难怪有股民称:上市公司改名太多,说改就改,频繁改变名称、一味地追逐新概念,股民简直是难识“庐山”真面目。
资深老股民陈先生告诉记者,他炒股长达10年,至今很多改了新名字的老股票都认不出来究竟是哪一只。“我印象中改名次数最多的浪莎股份,已改了12次名称,几乎每年改1次。”
“如果是资历浅一些的新股民,很容易把这些更名的股票看成是次新股,这对股民来说是个很大的投资操作误导。”
老股票换新名还是老样子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公司更名是因为重大重组,公司主营业务发生变化的同时,也有部分公司主营业务并无太大变化,改名只是为了更加突出自身的特点,让投资者一目了然,比如上海辅仁改为辅仁药业,蓝帆股份改为蓝帆医疗。
也有一些处在传统行业的上市公司,在更名操作中有意隐去了原名称中所包含的行业特色,取而代之以“股份” 之类的模糊字眼,如万马电缆改为万马股份、冠福家用更名为冠福股份、名流置业更名为美好集团、辽通化工更名为华锦股份。
“换汤不换药”似的更名在创业板中尤其突出。截至目前,今年共有7家创业板公司更名。比如宋城股份就将公司更名为宋城演艺,新名称直接体现公司的主营业务定位和战略重点发展思路。主营业务无丝毫改变的星辉车模,也凑热闹地更名为互动娱乐,以示公司致力于拓展互动娱乐产业生态圈。
提醒:追逐热点
改名未必是好事
有业内人士称,上市公司改名也是颇有学问的。什么行业热,改名就往什么地方靠。科技热,就改某某科技;网络热,就改某某网络;生物制药热,就改某某生物。
其中,经历了欺诈上市案发、云投集团入主乃至停牌重组后,绿大地可谓“脱胎换骨”,公司8月12日更名为云投生态。此次公司更名显然也有一番讲究,一方面打出了“云投”的国资招牌,另一方面“生态”二字也是当下最为时髦的题材。
作为一家主营90%以上都是电缆的公司,远东电缆近期更名为智慧能源,与智慧城市“沾亲带故”;科达机电更名“科达洁能”,猛一看以为是跟清洁能源相关的公司,实际上主营依然是生产销售建筑陶瓷;亿城股份更名“亿城投资”,试图跻身最为热门的金融圈;梅花集团更名“梅花生物”,立即与高科技的生物概念有了关联。
业内人士指出,上市公司的股票名称本身是企业无形资产的一部分,公司频繁改名不仅让前期积累的知名度付诸东流,一味地追逐新概念还可能让投资者难识真面目而遭到抛弃。
如创兴资源,上市之初叫厦门大洋,2001年更名创兴科技,2007年更名创兴置业,2011年转型矿企,改为现在的名字。公司每次改名都赶当时的热点,但之后却业绩平平,股价也难有表现。公司转型矿企后,今年上半年亏损将近2000万元。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