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副巡视员谈金融创新:应更多注重风险管理
- 发布时间:2014-08-26 17:06:00 来源:中国广播网 责任编辑:罗伯特
央广网北京8月26日消息(记者宁静 邹佳琪 谢梦瑶)融资难一直都是我国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难题。25日,由央广网财经、经济之声、分享通信共同主办的《大国大时代——中国经济报告会》八月谈“金融创新如何服务实体经济”召开,政府、银行、企业以及受众齐聚一堂,共同研讨金融服务中小企业发展的问题。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副巡视员纪敏在题为《金融改革创新与实体经济转型》中的演讲题提到,我国是金融大国,并非金融强国,金融资源的配制效率在未来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其中三个问题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打开企业股权融资渠道 放开市场准入
作为一个大国经济体,我国资本市场的融资结构仍不太合理,与债务融资相比,股权融资所占比率仍非常低,企业的杠杆率比较高。
高杠杆率制约着经济转型升级,从防范风险的角度而言,企业要去杠杆,但是从企业转型升级,增强再融资的角度来看,又不能单纯通过减少债务融资来降低杠杆。
面对这种矛盾,纪敏认为更好的办法应该放在打开企业股权融资的渠道,增加企业的资本金。
如何增加企业的股权融资?除了在金融工具、金融市场建设方面大力推进创新以外,更为重要是把去杠杆、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和放开市场准入,尤其是放开对民间资本的市场准入,与资本结合起来。
比如,地方融资平台以债务融资为主,怎么去化解地方融资平台的风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增加资本金,怎样增加资本金?就需要更多对民间资本放开公共领域的准入。
金融创新应更多注重风险管理
实体经济转型中,金融市场的风险也在不断增加。金融创新不仅仅需要满足实体经济融资需求,更多地应该满足技术进步过程中风险管理的需求。
从这个角度出发,纪敏认为未来的金融创新和金融改革,应该更多的是产品的创新、方式的创新,包括机构工具方面的创新,更多注重风险管理。
金融业“走出去”提升国际竞争力
目前,中国金融体系的国际竞争力量仍不够,银行业的资产有60、70万亿之多,但海外机构的资产加起来10%都不到。
作为一个开放的大国经济体,实体经济能不能变从经济大国变成经济强国、金融能不能从金融大国变成金融强国,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走出去”,看国际竞争领域。
只有在加快推进金融改革的基础上,才能使金融市场、金融体系的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为实体经济提供风险管理的功能,以及支持企业走出去这样一些更核心的竞争力,才能更充分地发挥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