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呵护”小微文化企业成长
- 发布时间:2014-08-26 09:20:49 来源:中国财经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经过8年的发展,在重庆上清寺一个旧居民楼诞生的猪八戒网——这家曾经只有6名员工的小微企业已经成长为中国最大的文化创意线上交易平台。截至2014年7月底,猪八戒网聚集了1000万文化创意人才,平台累计交易额超过42亿元。
近年来,类似猪八戒网这样的小微文化企业发展迅猛。但与此同时,贷款融资难、经营管理相对落后、人才短缺等难题也在困扰着正在发展壮大的小微文化企业。在这一背景下,文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上周在北京联合发布《关于大力支持小微文化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首次从国家部委层面发文支持小微文化企业发展。
专家推算,小微文化企业的数量超过100万家,该政策的出台将使逾100万家企业受益。“小微企业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根基,也是大企业的摇篮,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微企业有活力,宏观经济基石才健康,因此大力支持小微企业的发展,关乎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也是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面。”苏州市文化创意产业联合会会长汤钰林说。
现状:数量多、潜力大、层次不均
按照《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和当前文化产业发展实际情况,从业人员100人以下的文化企业属于小微文化企业范围,10人以下的为微型文化企业。
小微文化企业数量究竟有多大?据抽样调查测算,目前我国小微文化企业的数量已占到文化企业总数的80%以上,从业人员约占文化产业从业人员总数的77%,实现增加值约占文化产业增加值的60%。加上200多万文化类的个体创业者、经营者、工作室,小微文化企业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贡献将大大高于这个比例。
自文化部文化产业司的消息,从广东、重庆、河南、吉林等省市的调查情况来看,数量多、层次不均、发展空间大是小微文化企业的发展现状。
以经济较为发达的广东省为例,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广东省有小微文化企业近9万家,从结构上看,代表新兴文化产业、科技含量高且极具活力和潜力的创意设计、网络文化、动漫与游戏业和数字文化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所占比重也相当大,为45.55%;而属于典型的传统文化产业的演艺、娱乐、文化旅游、工艺美术则占有28.80%的份额。2013年,广东省文化产业法人增加值超过3000亿元,呈现出现代产业特征明显、民营文化企业蓬勃发展、文化贸易增长迅速的特点。近9万家小微文化企业在活跃市场、激发活力、促进创新、丰富供给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小微文化企业的数量虽然多,但是层次不均。据河南省文化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在部分领域,文化企业初步呈现规模化、品牌化的发展趋势,比如河南省镇平县玉雕在全国玉雕市场占有率达到60%以上,仅摆件类产品就占全国销售量的70%。但是整体来说,小微文化企业普遍具有“低、小、弱”的特点,多数企业处于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低端,产品技术含量不高,附加值低,缺乏核心竞争力;企业规模偏小,实力偏弱,在与大中型企业同台竞争时往往处于劣势。
尽管如此,小微文化企业的发展空间还是被大家广泛看好,因为文化产业自身的内涵和外延丰富,如科技、旅游等结合的空间广阔,上下游的产业链可以无限拓展,作为朝阳产业,其潜力无限。
多举措为小微文化企业“雪中送炭”
北京三浦灵狐动画设计公司是国内一家专业的动画公司,在谈起当初的融资问题时,公司董事长陈功了不禁感叹:“2008年我以商标权作抵押取得200万元贷款,当时感觉创作公司融资真难。2010年,公司融资、创作都很难,不过幸运的是,赶上了‘北京市文化创意中小企业第一期集合票据’发行上市,成为这批集合票据发行企业的其中一家,获得300万元资金,投入动画片《小马过河》的品牌形象推广,当年实现近两千万元的销售额。”陈功了说,政府和金融机构的资金四两拨千斤,帮助三浦灵狐建立了自己的品牌。
近几年,北京银行先行先试,专注小微文化企业发展。截至目前,累计为近2000家文创企业提供800亿元资金支持。北京银行虽为小微文化企业融资难做出了探索,但不可否认小微文化企业融资难、成本高的问题依然存在。
文化部部长助理、文化产业司司长刘玉珠指出,《实施意见》为小微文化企业“雪中送炭”:强调以丰富金融产品、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充分发挥金融服务机构作用等为切入点,在巩固和深化政府部门与金融机构合作的基础上,促进银企对接,积极引导金融机构不断创新面向小微文化企业的金融服务,并大力支持债券融资、小额贷款、股权投资、金融中介服务等项目的发展,不断改善小微文化企业的融资环境。
《实施意见》重点在创新金融服务、拓宽融资渠道等方面引导各类金融机构进一步增强产品和服务的针对性,不断提高服务小微文化企业的水平。同时,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落实税费优惠政策等方面的具体措施,既强调将现有财税政策落到实处,又在支持形式上有所创新和突破。
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副巡视员施俊玲介绍,《实施意见》的制定建立在深入调研小微文化企业发展现状和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基础上,前后历时两年多,从增强小微文化企业的创新能力、打造良好发展环境、健全金融服务体系、完善财税支持政策、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等方面,多措并举,促进小微文化企业发展。
财政助力小微文化企业发展
财政政策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促进产业进步方面一直是要到位而不缺位,当然更不能越位。
“2014年7.07亿财政贷款贴息,预计要撬动金融资本800多亿进入小微文化企业。”财政部文资办主任王家新透露,下一步将进一步发挥财政杠杆作用,带动金融资本进入小微文化企业。
王家新说,从财政角度来看,小微文化企业发展面临的困境确实需要相关政策的支持才能解题、破局。小微文化企业发展面临如下困难:一是目前国有的小微文化企业往往是由基层的文化事业单位转制而来的,离成为合格的市场主体尚有一段距离,需要扶上马,送一程;二是在金融支持方面,小微企业抵押物缺乏、无形资产价值不高、转型升级困难等方面的问题表现得更为突出,很难获得金融机构的支持;三是之前政府政策扶持更多的考虑是以点带面,是通过支持大型的国有骨干文化企业带动全行业的发展。
他表示,在推动小微文化企业发展方面,也要充分运用文化金融扶持计划,对符合条件的小微文化企业,在贷款贴息、保费补贴等方面继续予以支持,以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和撬动作用。同时,考虑小微文化企业高风险、高收益的特性,应积极引导风险投资、股权资本进入小微文化企业。“目前中央财政引导的股权资金在中央层面主要是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在地方层面有江苏的紫金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和湖南的文旅文化投资基金,可以以此为抓手,帮助小微文化企业得到发展。”
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是中央财政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政策手段之一,但是根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在申报中对于企业的净资产、经营年限等都有一定要求,这确实是一些小微文化企业难以逾越的门槛。同时对于规模过小的小微文化企业,财政资金的拨付下达包括执行中的监管也都比较困难。“在专项资金管理的框架内,找出支持小微文化企业的途径和方式,以保障财政资金的安全,安排规范、有效和安全,是我们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的问题。”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范周认为,财税和融资方面的相关政策已经开始强化和延伸。按照此前文化产业专项资金的门槛支持,有的企业根本就纳入不到支持范围,有的勉强进来了,支持的量也非常低,这次专门提到要放低门槛,非常有利于小微文化企业的发展。
汤钰林介绍,对小微企业的发展,苏州市这几年也采取了很多措施,比如建立了财政专项扶持资金,市县两级共安排了3亿多文化产业引导资金,重点对小微企业进行发展引导和项目扶持;还建立了风险补偿机制,设立“文贷通”,由财政专门安排专项资金,与担保公司合作,放大贷款的盘子,为小微文化企业进行融资担保;建立了文投基金,对前景好的企业和项目进行直接投资支持,等到企业成功以后,再退出。在人才建设方面,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对文化企业或者苏州市领军文化企业人才进行补助,一次给予30万、50万安家补贴,100万的项目资助。
如何激发更多的创造活力
互联网时代,催生新的生活方式和产业业态,给很多年轻人带来创业机会,也催生了一批小微文化企业。
范周认为,现在全国本科高校有1000多所,将近3000万人,仅今年毕业生就有720万人。这是小微企业的主要人才来源,而且高校都有科技园和一批围绕周围的学生创业大军,这也是创新不竭的动力。
针对小微文化企业专业人才普遍缺乏的状况,《实施意见》鼓励高等院校、职业院校、行业协会、小微文化企业创业载体和社会教育服务机构参与到对小微文化企业经营者和创业者的教育和培训工作中,提出建设网络课堂等措施,并明确要求打破文化人才职称评定的体制壁垒,逐步建立面向社会文化艺术人才开放的职称评定制度,为小微文化企业自身培养并留住优秀人才创造条件。
范周注意到,《实施意见》的一个亮点就是首次将支持小微文化企业发展与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结合起来,明确要求完善相关扶持措施,鼓励小微文化企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和政府采购。这样,在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内容的同时,也将为小微文化企业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激发更多的创造活力。
“苏州的实践证明,多项政策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力地支持了小微文化企业的发展。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瓶颈无法突破,缺少顶层设计的支撑,比如对知识产权的评估问题、金融产品的创新问题、社会氛围的营造等等。”汤钰林说。
广东省文化厅副厅长胡振国表示,针对如何把现在的财政手段用得更好这一问题,建议国家层面把宣传部门和文化部门的这笔专项扶持资金整合作为撬动资金,跟银行对接,作为担保风险资金,就可以放大到1—5倍,这就是一个蓄水池。
“其实就是把这个扶持资金转化为担保风险资金,就放在池子里,不要把它花掉,跟银行的资金进行对接;银行给小微文化企业提供担保,也没法评估,建立一个中间机构对它进行评估,评估认为可以贷,政府提供担保,就可以贷了,万一出现一点风险的话,这笔资金可以进行补偿,实际上这个风险是很低的,这就可以破解小微文化企业贷款难的问题。”
“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一批‘顶天立地’的骨干文化企业,更需要‘铺天盖地’的一大批小微文化企业。”文化部副部长项兆伦强调,一定要更加关注和支持小微文化企业这些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草根族”“微力量”,进一步激发其发展的内生动力,进一步解放文化生产力,希望小微文化企业繁星点点、星光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