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1日 星期六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如何理解中国经济"新常态"

  • 发布时间:2014-08-26 07:23:00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自从中国政府在2012年将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下调至7.5%以后,国际上唱衰中国经济之声就时有耳闻,归根结底是对这种“新常态”缺乏深刻认识。

  哈佛大学教授、美国前财政部长劳伦斯·萨默斯曾在英国《金融时报》上说,经济停滞将可能成为新常态。尽管他担忧的是美国乃至全球经济,但新常态这个概念备受热议。

  其实,中国经济增速虽然不敌过去,但新常态下的经济增长动力正从规模导向进化为价值创造,不再为了增长而牺牲环境、浪费资源,简言之增长正在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究竟该如何正确理解中国经济新常态的丰富内涵?这个问题不好回答,它就像是一部《哈姆雷特》,一千个人有一千种解读。毕竟,这个话题过于庞大,单个人的解读都宛如盲人摸象。在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夏季高峰会上,商界学界人士对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各自阐释或能让人豁然开朗。

  先从宏观层面来看,曾任中国国际金融公司首席经济学家的哈继铭在论坛上说,新常态是与旧常态相对而言,旧常态有三个特征:一是增速快,每年经济增长10%左右;二是失平衡,经济主要靠出口和投资拉动;三是高杠杆,市场主体依赖信贷扩张而不是股权融资。与之相比,新常态就是去杠杆、再平衡之后的中速增长。

  从微观层面来看,企业家们体会的新常态是移动互联网对整个经济生态的重塑。复星集团首席执行官梁信军举例说,曾有好友生病需看医生,他通过朋友找到院长才挂到了专家号;现在通过手机上的就诊应用,不用找熟人一样可以顺利挂到这位专家的号,这意味着过去的熟人经济模式被移动互联网打破,陌生人之间的经济往来更为便捷。

  风投公司高瓴资本董事长张磊则表现得比时代步伐还要快上半拍。他认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巨头BAT(百度、阿里、腾讯)已是明日黄花。为了寻找能突破常规思维框架的人,他创办了“猫头鹰计划”,不欢迎哈佛耶鲁和清华北大等世界名校的学子,而是资助农民工子弟学校和扶持草根企业家,希望从机会平等化的社会中发掘出具有互联网思维的新一代创新人才。

  新常态的另一个显著表现是“80后、90后”企业家集体入场。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理事王巍认为,企业家群体的人口分布演变将引领中国经济走向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时期。这些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更懂新生事物,而“80前”的企业家有很多将沦为遗老遗少,剩下的勉强成为互联网时代的移民。

  被网友戏称为任大炮的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不出意料“炮轰了”上述各种解读。他理解的新常态是一种“常新态”,即到2020年的7年间,中央政府要出台360多项改革措施,差不多每周一个,这意味着改革的不断推进将成为一种常态。

  这种由技术进步与市场化改革谱写的“新常态”,也对企业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房地产企业美好置业董事长刘道明坦言,政府不再大包大揽后,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强了,要靠自己甄别市场上的风险与机遇。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