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多农民提供安居保障
- 发布时间:2014-08-25 08:29:31 来源:云南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 张子卓 朱丹
在鲁甸6.5级地震震中龙头山镇龙泉社区,老街几乎夷为平地,新街却没有一幢出现结构性的严重损坏。
杨云彩的新家就在新街。8月3日下午,孩子们放假在新家,杨云彩自己则在沙坝老家院子里。地震袭来,住了几十年的4间土坯房在她面前瞬间崩塌。她稍一定神,便拼命赶回新家,孩子们安然无恙。
新街建设,住建部门全程介入。新集镇房屋全面使用“圈梁+构造柱”的设计,有效增强了这些砖混结构房屋的抗震性能。鲁甸县住建局局长高爱国说。
一个社区两种命运,折射出的是我省预防和处置地震灾害十大能力建设取得的明显成效和付出的巨大努力。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后没几天,省委、省政府就审时度势,提出了防震减灾十大能力建设:从当年起,用5年时间,筹措100亿元左右资金,实施10项重大措施,进一步建立健全我省地震灾害应急管理体系,全面提高应对地震灾害的组织指挥能力和综合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有效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而对农村危房改造,我们的步伐从未停歇——2003年至2013年,全省共完成农村危房拆除重建和加固改造323万户,农村危房总量由515万户、占全省农房总户数61%,减少到220多万户、占农房总户数26%。但云南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省份,省住建厅数据显示,仅2008年以来,我省境内发生或邻区发生影响到我省的破坏性地震就有15组,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全省119个县市区属抗震设防烈度7度及其以上地区,从现在起到2020年,云南将经历一个强震活跃期。
8月21日召开的省委常委(扩大)会议提出,要进一步牢固树立“变被动救灾为主动防灾减灾”的思想,把灾后的钱花在灾前,全面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把恢复重建与生态修复、城镇化建设、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在积极争取中央支持的基础上,整合各种资源、统筹各方力量,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加快实施防震安居工程和农村危房改造,优先安排地震多发区农村危房改造,尽快消灭农村土坯房。
这是省委、省政府的决心,也是全省人民的期盼。
直面现实
变被动救灾为主动减灾
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变被动救灾为主动减灾。困难面前,云南从来都不缺乏创新推动的智慧和决心。
早在2003年,云南从薄弱的财政资金中划出专项经费,同时争取中央支持,启动了茅草房、杈杈房改造;2007年启动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2009年抓住国家对云南实施农村危房改造试点的机会,把农村危房改造和地震安居房建设统筹起来,采取中央财政、省级财政各补一点,有条件的州市再补一点的方法,按“政府主导,农民自主自愿”的原则推进,每年争取完成几十万户。
也就是在2009年,全省还有农村危房380万户,占全省农房总数的45%。如果按重建每户最低10万元的标准计算,全部完成需要3800亿元,这显然是任何一个省级政府都无法独立完成的,云南只有努力争取得到国家的支持。
由于国家农村危房改造试点的指标有限,每年全国只有约200个指标,所以省领导每年都要到相关部委去争取,把中央财政资金与省级财政资金整合推进,每年完成几十万户农村危房改造和地震安居房建设。
在资金有限而农村危房众多的困局下,云南对局部危房进行加固修缮,对整体危房拆除重建。380万户危房中,局部危房有199万户,整体危房有181万户。
据测算,要盖一栋具有抗震能力的住房,至少需要6万至9万元。像鲁甸县的一些贫困山区,农民年均收入仅两三千元,要盖一栋近10万元的房子负担可想而知。
反观全省,到2013年底云南有农村贫困人口661万人,居全国第2位。到2011年末,人均纯收入在1196元至3026元的中等、中低收入家庭建房困难户有400多万户,占全省农村总户数的49%。
即便有财政资金补助,一些贫困山区的农户也不得不放弃危房改造指标,而在一些经济条件稍好的地区,指标还不够大家抢。
为此,2013年我省再次提高了中央和省级补助资金标准,一般县每户1.125万元,贫困县每户1.275万元,贫困边境县每户1.65万元。各地又将改造对象分为特困户、中度贫困户和其他贫困户3类进行分类补助。其中,边境县特困户每户3.2万元,中度贫困户每户1.7万元,其他贫困户每户1.2万元;贫困边境县特困户每户3.7万元,中度贫困户每户2.2万元,其他贫困户每户1.2万元。
危房改造
抗震能力显著提升
在灾难来临时,重建改造的房屋抗灾减灾能力经受住了检验。在鲁甸6.5级地震中,经过重建和改造的民房倒塌及损毁率较低,较好地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及财产安全。
2009年以来,鲁甸县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及地震安居工程1.485万户,在地震中倒塌损毁104户、仅占0.7%;严重受损506户、占3.4%;轻度受损858户、占5.8%;未受损1.3382万户、占90.1%。倒塌受损民房集中在震中,地震烈度7度及以下区域农危改民房均未受损。
巧家县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及地震安居工程1.55万户,地震中,除受灾严重的包谷垴乡较早实施加固改造的218户严重受损、498户轻度受损外,包谷垴乡、新店镇2009年以来分别实施的630户、700户农村危房改造及地震安居工程均未受损。
会泽县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及地震安居工程9960户,纸厂乡实施的330户农村危房改造及地震安居工程除1户被水淹没,其余均未受损。
事实说明,农村危房改造和地震安居工程的实施,使农村民房抗震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对于一些网络和外地媒体报道的鲁甸地震灾区今年地震安居房建设还没有完成1%的说法,记者从省住建厅村镇建设处获悉,云南的地震安居房建设每年都完成了全部指标。按照鲁甸当地村民盖房子的习惯,春节后村民外出打工的多,雨季也不能施工,村民大多在每年的秋冬季,也就是年底前才开始盖房子。
坚定信念
尽快消灭农村土胚房
从鲁甸6.5级地震受灾统计情况来看,越是贫穷建不起新房的地方,受灾越严重;越是灾害严重的地方,房子就越差。
2009年至2013年,全省共下达中央及省级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108.32亿元,其中中央补助资金73.37亿元,省级配套补助资金34.95亿元,州市和县市区投入资金5.384亿元,企业和社会捐助约3.2亿元,完成建设总投资608亿元。5年共安排农村危房及地震安居工程改造任务142.62万户,其中拆除重建95.6万户,修缮加固46.92万户。在农村危房改造和地震安居房建设中,不少地方着眼于乡村整体风貌,统筹规划,与新农村建设、村庄整治、发展乡村旅游等相协调,靠山体现山的特色、靠水体现水的优势,美化了村庄的田园风光,展现了村庄发展新姿,提升了人居环境。
而由于每年地震、洪涝、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云南的危房数量还在大幅增加。2011年至2014年,云南共发生破坏性地震7次,超过17万户民房受损。
截至2013年底,全省仍有农村危房约220万户。这220万户若要改为灾前防治,这是一个巨大而沉重的数字!
如果按重建每户最低6万元的标准计算,全部完成需要1320多亿元;如果按每年完成30万户计算,就算不新增危房,至少需要7年多时间……
一栋房子毁了,数月就可以建起来,而要改变220万个家庭的居住面貌,需要的不仅是勇气,需要的更是改革和创新!
全面消除土坯房,我们需要拿出面对灾害时的勇气与力量,在改革的道路上摸索前进。
消灭农村土坯房不仅仅是住建部门的事,它需要整合各涉农条条块块的资金,把所有资金扭成一股绳,集中财力办大事。
我们知道,农业部门在推美丽乡村建设;扶贫系统对贫困农户实施产业扶贫、小额信贷、异地搬迁扶贫;省移民局在安排每年的移民安置工作……每一个厅局都有其自成系统、“独立运行”的财政资金安排计划。
虽然云南在财政改革中提出了着力强化专项资金管理,防止资金安排零散化、碎片化,集中财力办大事。但是在推进中仍是困难重重。
我们需要进一步争取中央和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需要各级各部门排除部门利益干扰,全心全意出谋划策,集思广益。
同时,我省119个县(市、区)7度高烈度抗震设防地区,所分布地区的农村大部分经济条件差,原有房屋不具备抗震能力,仅靠加固改造,房屋难以达到抗震设防标准,需要从政策和资金方面对这些地区作出倾斜,建议国家单列地震多发、易发地区的农村危房改造计划,并提高支持标准,才能带动当地老百姓盖上一栋地震安居房,真正让这些指标发挥作用。
发展的路不可能一帆风顺。云南要与全国同步在2020年实现小康,就必须解决好农民的居住问题,让广大农村群众拥有一个安全、美丽的家园。
相关报道见第九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