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红为什么这样 红
- 发布时间:2014-08-25 01:29:46 来源:北京晨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玉石投资市场有了新故事
从无人问津到被人热捧,玛瑙家族的最新代言人——南红,价格翻着跟头涨了百倍。熟悉的炒作路线和暴富传奇中,这些充满诱惑的红色石头,却不能掩盖玉石市场心底的迷茫。珍珠玛瑙、白玉翡翠,风水轮流转,谁是下一个明日之星?
经济下行的压力,让高端玉石市场嗅到了寒意,有价无市的市场,让疯狂的游资徘徊不前。炒作炮火依然猛烈,却难以撼动观望情绪浓厚的投资人,他们在思考:此刻的疯狂是否是未来孤寂的前兆?继续留守还是寻找下一个战场?
价格三年涨了百倍
“以前在玉米地里都没人捡,现在一块好料千金难求”
作为玉石投资市场的新宠,南红并非新品种。它属于玛瑙科,业内一般将质地圆满、里面有赤铁矿小点、胶质感强的玛瑙称为南红。由于主要产自云南保山,这种原先被称为云南红玛瑙的石头慢慢被称为南红。
令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是,这颗小小的红色石头,价格居然在两三年间涨了百倍。这个玉石投资市场的“潜力股”的上涨速度令人咋舌。五年前,一颗珠子形状的南红,价格不过百元左右,如今都是数千元。
南红原石价格的变化,直接体现在计量单位的变化上。2010年,南红原石都是按斤定价,四川凉山南红原石价格每斤在5元至50元,如今则动辄每斤5000元。2013年,南红迎来了价格顶峰,无论是市井小民还是商贾政客,都能准确叫出南红的名字。精品的云南保山南红原石价格每克甚至高达100元至200元。“以前在玉米地里都没人捡,谁能想到现在一块好料千金难求。”经营南红生意的陈海龙感叹道。
南红的疯狂也令玉石投资者们蜂拥而至。在十里河文化城内,一座专门经营南红生意的“红石坊”拔地而起,里面有大大小小商铺数百家。据悉,在全国,专营南红的商家最少有2000家,资金达数十亿。在经营者看来,红色代表着喜庆、富贵,向来就是中国人最喜欢的颜色。而南红艳而不妖,夺目又不夸张,又是天然形成, 所以被市场接受。
炒作路线惊人相似
“谁能保证南红的明天不是翡翠的今天,有价无市”
从无人问津到价格高涨,究竟是谁在背后推波助澜?
“近几年翡翠白玉的价格实在太贵,很多人买不起,所以漂亮又便宜的南红一出现,很多原先做翡翠生意的人都转做南红了。”在十里河主营白玉生意的李玉(化名)告诉北京晨报记者。
南红商人康海峰以前经营了十多年的翡翠,三年前进入南红圈儿,如今主打工艺品南红。而陈海龙则直言,就是因为2008年白玉的价格涨得太高,他才下决心要做市场上还没成气候的品种,固执地选择了南红,收获了巨大的财富。
“谁能保证南红的明天不是翡翠的今天,有价无市。”李玉表示,南红的走红,一方面是由于翡翠价格太高太飘,另一方面就是人为炒作。找推手、炒概念,办学术交流会,通过炒作将市场做热,市场一热,商家们自然会顺应走势增加经营,众多收藏者的盲目跟风也是造成价格高涨的重要原因。“手段老套,但市场依然跟风。”李玉认为, 目前的南红市场依然没有一个明确的等级划分标准,非常混乱,价格已经涨到了瓶颈。
北京潘家园旧货市场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珠宝鉴定师师俊超则认为,南红目前的市场价格确实有虚高的部分,但价格面临崩盘的说法并不准确,南红的价格会逐渐趋于平稳理性。对于此前频频曝出封矿的消息,师俊超认为,真实度有待考证。封矿除了保护资源外,更多时候只是一种价格炒作的形式,酝酿的是新一轮的涨价风潮。
激情期已过
“感觉投资者都绷着劲儿,钱都迷茫着呢。”
前景光明,道路曲折。比起已经依靠南红赚到钱的南红经营者们,众多的玉石投资者和经营者却异口同声地发出感叹,今年的生意大不如前,在这个本就清淡的夏季,钱更不知道投哪儿合适。
“感觉投资者都绷着劲儿,钱都迷茫着呢。”依靠南红发家致富的陈海龙,却意外地和北京晨报记者聊起市场上的传统投资理财方式。“您为什么不继续囤货南红原石呢?”陈海龙表示,如今南红好料非常稀缺,“拿一书包钱去,没有看得上眼的料。”
比起去年的巅峰值,今年的南红利润薄了不少,虽然因为销量增加,总体下来生意还不错,但低迷的经济却让精品南红的销路没以往顺利了。“投资送礼的都少了。我还是先把钱存到银行里,观望一阵,看看国家大政策再说。”
在十里河经营琥珀生意的杨煦对此深有同感。与南红类似,琥珀也是近年来比较火爆的品种。还是在校大学生的她正在思考着琥珀的新销路,微信朋友圈、淘宝网都是新阵地,回头客的购买力在下降,不差钱的老主顾也鲜少光顾,只能在竞争激烈的散客市场上下工夫,利用互联网把生意做到二三线城市。
而在平乐园的合众天诚市场,商家正在想尽一切办法聚拢人气。虽然标价比十里河亲民不少,但这家新开的古玩城的客流量却差之千里。晚上5点,大大小小的花车聚集在商城门前空场上,夜市又开始了。“顾客以前是货比三家,现在人人拿个小手电,货比三十家都不出手。”一位商户告诉北京晨报记者,商城得靠人气养,现在客流量少,就得多想办法吸引顾客上门,人气旺了,生意或许就好了。
晨报记者 韩元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