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龙男:挑战国际标准的人
- 发布时间:2014-08-23 01:30:51 来源:科技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 章玉兴
郑龙男,从长白山走出来的朝鲜族汉子,以技术革新为乐,在石油钻井技术、井下工具等领域,先后完成了60多项技术革新和工艺改进,10项获国家专利,创造了可观的社会经济效益。
本文讲述的,是他20多年同丙型肝硬化苦斗的同时,研发、推广全球首创技术“相同吊卡槽钻铤”,勇于挑战国际标准的动人故事。
隐形的翅膀
1984年,郑龙男从东北石油大学毕业,分配到大庆油田钻井队工作,在石油钻探行业一干就是三十年,现任北京艺千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郑龙男是钻井队的老先进,曾被评为大庆“十大科技标兵”。由于常年在环境恶劣的钻井现场作业,废寝忘食的工作使他的健康每况愈下,1992年春,终因积劳成疾患上了丙型肝硬化,需要持续系统的休养和治疗,否则随时可能恶化,在这样的身体状况之下,还能创造如此多的技术革新成果,是什么样的精神支撑他呢?郑龙男笑言:因为他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善良和坚强。
在那个物资极其匮乏的年代,大饥荒的阴霾笼罩在每个中国老百姓的心头。但他记得6岁那年的一天,马上就要过年了,母亲焖了一锅久违的白米饭,这时家里来了个要饭的,母亲毫不吝啬将新焖的米饭盛了满满一碗给了要饭的,自己却吃剩饭。母亲告诉他说:这个人好可怜,连过年也回不了家,能让他吃顿饱饭也好啊。这一幕在他幼小的心灵种下了善的种子。
因为家业破产,生活窘迫,父亲不得已离开家乡在外闯荡,但是,作为家里的顶梁柱,不管生活多么艰辛,他展现在子女面前的都是乐观、坚强的一面。父母的言传身教,让善良和坚强融入他的血液中,在他心里长出了一双隐形的翅膀。
2002年冬,因长期起早贪晚的工作,使他的肝病又严重了,不得不住进了大庆传染病医院。
住院期间,他从同事口中得知,油田钻井队又发生了伤亡事故:钻台操作工人从场地吊钻铤时,两吨多重的钻铤直接砸到工人身上,年仅21岁的鲜活生命当场凋谢。以往的安全事故,那些逝去的曾经熟悉的年轻面孔,总在他面前挥之不去,郑龙男非常痛心,他再也躺不住了,不顾主治大夫“肝硬化患者熬夜有可能会没命”的反复劝说,把病房当成设计室连夜改进钻铤方案。经过一周不分昼夜的设计和反复修改,终于确定了满意的设计方案。第二天,他偷着给医院留了个假条,背上行囊,踏上了去南方钻铤厂家的行程。
一路上,他强忍病痛,风尘仆仆赶到工厂。因为没有介绍人,工厂领导根本不见他,只安排了一个业务员接待。那个业务员好心劝他回家,因为工厂领导已经决定最近不接新订单了。
他哪肯离去,一连三天坚守在工厂,终于打动了业务员,第四天主动帮着引荐了科长,想不到科长又给他泼了一盆凉水,因为当时钻铤已经供不应求,订单都已排到下一年年底。更何况新产品上产从选料到工艺都需要重新调整,因此更难排产。大家就都劝他赶紧回去治病,但郑龙男不肯放弃,一次次求见、一次次恳请。架不住他的赤诚热情,业务科长最后安慰他,说可将他的情况向处长专门汇报,只是处长正出国考察,十多天才能回来。没办法,他在南方又等了十六天,终于见到了处长。处长看过图纸,慧眼识珠,觉得这个钻铤构思很特别,马上汇报给业务厂长。厂领导被他的设计方案和执着精神所打动,破例提前排产。二十一天的艰辛旅程,当郑龙男重新回到病床时,病情已发展到肝昏迷。
因为对年轻生命无端逝去的不忍,使郑龙男不顾恶疾挺身而出。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看到别人死,想去救,这是本能的反应。”
坚韧的毅力
新产品出来了,但推广使用的道路更加艰辛。好心人劝他:“别逞这个能了,连外国人都没能搞出来,你都病成这样了,还折腾什么呀,快回去养病吧!”
郑龙男却痴心不改,拖着浮肿的身体,不辞辛劳从一个钻井队到另一个钻井队地推荐,在茫茫荒原上反复调研推广,但十个钻井队,有九个都不愿用,剩下一个也是顾虑重重:
“咱们执行的是工程设计,新钻具我们没有见过。”
“我现在用你这个了,可能如你所说既安全,效益也高,但出事了是要我个人承担责任的!”
“这一百多年来咱们都是用人家的标准和技术,每年要付出昂贵的费用,现在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作为一个有良心的中国石油人,你不心疼吗?”
“我心里也不舒服,可……”
“666次都能允许失败665次,不尝试永远不可能有突破和创新,您就不给我一次机会?”
“好吧,那我给你个机会,但你得交保证金!”
“行!”
“那你还得写保证书!”
“没问题!”
写着保证书,郑龙男觉得,自己这个工程师,像犯了错误似的。
但是,事情并不是一帆风顺,当15支试验钻铤(高效耐磨加长钻铤)运到钻井现场时,技术人员意见出现严重分歧,改进钻铤运到现场一个月也没有正式下井。郑龙男心急如焚。总工程师为了慎重起见,又找到郑龙男再次研究和分析新改进钻铤的理论依据,并组织专家团队反复论证,终于在2003年冬天正式下井,收到了预期效果。
后来,又经过五年多的反复改进,2008年,升级产品“相同吊卡槽钻铤”终于定型,同年8月获得国家专利,从试验到推广,再没有出现过任何钻具事故,使用范围扩大到六千多米的超深井,现已在全国多个油田推广使用。
闫铁教授是东北石油大学博导,在钻柱力学等方面有极高造诣,他对“相同吊卡槽钻铤”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理论分析之后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业内专家普遍认为:此项技术突破了传统的API技术标准,并建立系列尺寸钻铤“相同吊卡槽”新的标准。多种不同规格的钻铤全部用一种规格的吊卡进行起下钻作业,这在全球都是首创,是对钻井工艺的重大技术突破,开辟了一条“以人为本”的安全文明生产之路。
做父亲的幸福,莫过于抱着满月的孩子接受来宾的赞美。对于自己的新钻铤,郑龙男时常有这样的幸福时刻。由于饱受旧钻铤之苦,工人们特别期望得到有安全保障的钻铤,每当钻井队配备新钻铤,运到钻井队现场时,有的钻工甚至紧紧抱住钻铤,激动地喊“咱们的爹来了”。这个时候,郑龙男眼里总是忍不住闪现泪花。
从上门服务推广都不敢用,到各钻井队纷纷主动向上级申请配备,郑龙男靠坚韧不拔的意志,走出了一条敢于创新技术的成功之路。
实践的教益
管新钻铤叫“爹”,有点夸张吧?记者心中打了个大大的问号。
当郑龙男一项一项给记者讲解新钻铤的优点后,这个疑问渐渐淡去。
过去,只要一停产整顿、排查事故安全隐患,大家就都知道,“哪个井队又出事了!”伤亡事故让一线工人们施工时总是提心吊胆;而自从用了改进的新钻铤后,由钻铤操作造成的伤亡事故再也没有发生过。
过去,扣住钻铤的吊卡一个上百斤,钻一口井还要用好几种,不同的吊卡和卡瓦要不断更换,工人们太累啊;现在,新吊卡只有原来的一半重,而且只有一种规格,不用换来换去了,过去的7道工序,现在也变成一道了,工人们轻省多了。
新钻铤寿命比普通钻铤延长两年,报废的钻铤可以重复利用,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性价比。更重要的是,新钻铤外径粗细不等,与井壁接触的面积减少了三分之二,明显降低卡钻事故。同时,配备一套相同吊卡槽钻铤,每年还将给钻井队带来上百万元的直接经济效益,工人们收入也多了。
既安全,又省力,还增加收入。难怪工人们叫它“爹”。
说起新钻铤的其他特点,郑龙男如数家珍:优化钻柱结构、防止螺纹断裂、提高钻井时效……竟达11项之多。
拥有这么多优势的新钻铤,决非一蹴而就,而是郑龙男理论联系实际,在钻井队里摸爬滚打,攻克无数实际难题后,不断创新改进的结果。
在大庆钻探公司里有一位郑龙男的大学同学,两人相识30多年了,也一起共事多年,说到郑龙男成功的原因,他说:“龙男这人啊,就是有股子执着劲儿,现场实践经验丰富,又特爱琢磨事,工作中遇到问题一定想方设法来解决,所以能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从而改进和发明新的东西。大家一起聊天时,常常是说者无意,他却听者有心,知识面又宽,琢磨起事来还特别专注,不吃不喝不睡,他都要搞明白。有时,通宵研究,有时候靠着现场的钻具就睡着了……”
郑龙男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他虽然现在离开了钻井队多年了,但还是经常到钻井队和工人、技术人员打成一片,正是因为这种亲密无间的交流,新旧钻铤存在什么问题和缺点,他都能一一了解到,并及时改进。“相同吊卡槽钻铤”就是这样不断地汲取实践中的教益,五年来一步步改进,才会具备如此多的优势,并深受广大钻井工人的欢迎。
性格的力量
“性格决定命运”。记者相信,一个人的成功,性格的作用很大。采访中,记者试图弄清郑龙男成功背后,性格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当记者慕名来到郑龙男公司采访时,一位中等身材、衣着朴素的人,在楼门口带着微笑迎接我,我以为是大楼保安,没想到就是郑龙男——郑总,笑容可掬,眼小但很有神采。
他的办公室很简朴,一张旧的办公桌,简单的办公用品,但却有架黑色钢琴。桌上的手机好像是玩具,他看我直看手机,便说手机只能打电话,收短信,才99块钱。
作曲家王宝文先生与郑龙男是多年知己。他说:“郑龙男是个学者型企业家,具体的说更像个学者。他性格豁达,平易近人,在公司如同大家的兄长一样。每天早晨睁开眼睛第一件事就是弹钢琴。他机灵、爱钻研,富有童心和想象力,亲朋好友愿意称他为‘天才少年’。”他似乎很喜欢这个绰号。
“我的自我定位,就是个工程师”,郑龙男说。公司老职工介绍说,郑总这个人随和、风趣,没有架子,就是年轻人和他在一起也无拘无束,大家嘻嘻哈哈。所以,钻井队工人都很乐意把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和想法告诉他,使他不断得到实践的教益,从而成就了“相同吊卡槽钻铤”的金刚之身。
郑龙男爱书,坚持每周读一本书,每当读到一句精彩、富有哲理的话时,他就兴奋得又是哼歌、又是吹口哨,一整天都乐颠颠的。不惑之年的他,竟爱看三毛的书,对里面纯真的生活、纯真的爱情,羡慕有加。
郑龙男的家,既像百草园,又像一个动物世界。家里养鸡、养兔、养狗,光鸡就养了12种,有珍珠鸡、黑凤鸡、芦花鸡……朋友曾给他拍过一张照片,他坐在家中院里,抱着一只小狗,两侧静静地卧着七只白兔,一派平静祥和。
采访接近尾声,他打趣地问记者:“猪蹄子、玉米饼、胡萝卜,你觉得兔子更爱吃哪个?”
我选胡萝卜。
“错咯,我做过实验了,把三样东西摆上,兔子上去先啃熟猪蹄。”一副得意的神情。
我有点忍俊不禁。面前的郑龙男童心未泯、豁达阳光,谁能想到,这是一个20多年前就已被病魔判了死刑的人呢。
关于今后的打算,他告诉记者,已经对大量生动有趣的动物和植物做了观察记录,计划编成一本科普书籍,赠送给全国的青少年阅读。他认为,观察力是发明创造的基石。
善良的天性和执着的精神,让他发现了研究的课题,并不断从实践中获得教益;坚强的性格和坚韧的毅力,让他不畏艰难,一路前行。这,是否就是郑龙男成功人生的性格支撑?
采访即将结束,在朋友的建议下,他为我们弹奏了一曲《送别》。为什么弹《送别》,他说,因为大家都熟悉。既不故作高深,又很体谅人。
在悠扬的琴声里,记者衷心祝愿郑龙男先生好人一生平安。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