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面因素助推农民收入增长(图)
- 发布时间:2014-08-22 08:33:50 来源:天津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经国家统计局天津调查总队评估认定,上半年西青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全市农口区县中处于龙头位置,人均10960元,同比增加1077元,增长10.9%。具体增收因素包括工资性收入的增长、家庭经营收入的增长、财产性收入的增长和转移性收入的增长四方面因素。
工资性收入的增长因素。一是去年本市最低工资标准调整翘尾因素的影响,每人每月由1310元调整为1500元,增加190元,增长14.5%。同时,非全日制用工最低小时工资标准由每人每小时13.1元调整为15元,增长14.5%。二是今年4月1日本市上调了月最低工资标准和小时最低工资标准,分别为1680元和16.8元。三是促进就业相关政策的落实。上半年,实现新增本地区户籍就业3000人,占全部新增就业人口的23.4%。调查资料显示,上半年调查样本非农务工人数为293人,同比增长11%。
家庭经营收入的增长因素。一是狠抓农业生产经营。1-6月份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4亿元,增加值6.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9%和8.7%。同时以现代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开发和产业化示范为重点,综合开发科技农业、生态农业、休闲观光旅游农业,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综合产出,促进了农民家庭经营第一产业收入平稳增长。二是上半年,全区蔬菜平均生产价格为3.25元/公斤,同比增加0.28元/公斤,增长9.55%。三是今年西青区将全面放开竞争性行业和领域,降低准入门槛和创业成本,鼓励民营经济发展,并启动万人创业计划,实施小额担保贷款管理办法,为有意愿创业人员提供资金和培训,不断增加农民经营收入。
财产性收入的增长因素。一是村集体经济蓬勃发展让越来越多的农民有了红利收入。调查资料显示,截至上半年,调查样本户中有38.4%的农户能按时领到村集体发放的红利,同比增加3.2个百分点。二是由于西青区综合实力的不断提高,对周边地区的辐射能力逐渐提升,对当地高校毕业生、打工人员等外来人口的吸引力随之不断增强,为村集体经济和房屋出租带来了巨大的商机,起到了强大的助推作用。与此同时,全区小城镇建设步伐也日益加快,农民在居住面积不断增加的同时,基本都有空闲房屋可对外出租,使农民在“上楼”之后还能获得相对固定的租赁性收入,为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提供了有效保障。
转移性收入的增长因素。一是今年年初我市出台政策提高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标准,据调查资料显示,受此政策影响全区养老金同比增长10.6%。二是二季度全区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600元提高到640元,同比增长6.7%。三是西青区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社会保险应保尽保,截至6月末,全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为60979人,同比增长12.4%。通讯员 贾翔
编者按 今年上半年,西青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位居全市农口区县龙头位置,村民的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本期我们选取了几位致富农民的代表,让我们走近他们,听一听他们在增收致富道路上的动人故事,感受一下新时代的西青农民开拓创新、勇于探索的新风貌。
■ 记者感言
采访中,所到之处,记者看到的是农民朴实的笑脸,感受到的是农民积极投身生产生活的热情。村民们因地制宜,不论从事农业生产,还是发展商贸,他们都在改变着自己和身边人的生活,开辟了一条条农民增收的新途径。
对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来说,从“土里增收”无疑是他们最擅长也是最有效的一种方法。因此,因地制宜培育特色农业,为许多遭遇增收瓶颈的村庄和农民指明了方向,越来越多的专业村、专业户涌现了出来,农民因此变得更加富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也解决了“小农户”与“大市场”的对接,达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的,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要想让土地产生更大的效益,就必须让土地流转起来。这样不仅可以把零星土地集中起来,产生土地的规模效益,又可以把农民从土地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在获取稳定的土地租金保障后,自主择业获取劳动报酬。小城镇建设辐射农村,带动就业,改善村民生活环境,集中各种资源要素,使区域经济对农民就业增收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西青农民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依靠土地为生的农民了,可以依靠农业产业化致富,转型发展商贸,同时也在城镇化进程中增加工资性收入,他们的收入来源更加多元化。
农民增收,归根到底还是要围绕当地的资源、产业、技术、人才等优势,以市场为导向,引领传统农业向信息化、标准化、品牌化的现代农业转变,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同时,开展针对性强的实用技术培训,满足不同农民群体的学习需求,确保农民学有渠道、学有所获、学以致用,以实用的培训提高致富新水平,真正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的愿望。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