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看中日经贸合作莫用显微镜
- 发布时间:2014-08-22 07:33: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罗伯特
短期遇冷并不代表长期发展前景黯淡。看待中日经贸关系,要以宏观经济发展为基点,用望远镜看其长远发展,而不是用显微镜放大当前问题。两国在经贸领域合作潜力巨大,拓展经贸合作乃大势所趋。两国经济界应携起手来,推动经贸关系继续稳定健康发展
近期,由于日本政府对钓鱼岛实施所谓“国有化”以及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今年8月15日安倍通过代理人向靖国神社供奉祭祀费)等原因,中日两国之间的政治关系严重受损,双方经贸关系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出现贸易和投资“双降”的状况。中国商务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日本对华投资28.3亿美元,同比下降45.4%。但是,短期遇冷并不代表长期发展前景黯淡。看待中日经贸关系,要以宏观经济发展为基点,用望远镜看其长远发展,而不是用显微镜放大当前问题。
中日两国长期互为重要的经济贸易合作伙伴。建交以来,两国经贸合作日益密切、不断深化,贸易额从1972年的10亿美元增长至2011年的3449亿美元,40年间增长了340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和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中日两国经济关系呈现在世人面前的已经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割不断、掰不开”。因而,分析双边经贸发展变化,不应基于“点”,而要基于“线”。从双边经贸关系发展历程和两国经济发展趋势看,中日两国在经贸领域合作潜力巨大,拓展经贸合作乃大势所趋。
首先,中日两国经济有很强的互补性,两国发展阶段和经济结构上的差异决定了双方拥有广阔的合作前景。从资源方面看,两国合作是优势互补,能够实现互惠互利。以纺织产业为例,中国在原材料、人力资源和资本方面拥有绝对优势,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中国消费者对高档纺织品的需求与日俱增,市场潜力巨大。日本的新纤维研发及应用技术实力雄厚,双方合作有助于将新技术迅速转化为新产品,互惠互利。从具体产业看,中日两国在绿色经济、现代农业、汽车产业等领域互补性强。汽车领域,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汽车消费潜力最大的市场,拓展中国市场能够解决日本车企在其国内面临的产能过剩、市场饱和等问题。农业领域,日本耕地资源有限,粮食自给率仅为40%,而中国幅员辽阔,农产品供应充足,可以满足日本对于农产品的进口需求。
其次,中国崛起对于日本经济发展是难得的机遇。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日本经济至今仍未走出低迷,“安倍经济学”刺激经济增长的效果也未可乐观。理论上讲,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要受经济发展周期性的制约。如果说20世纪60年代的日本处于活力迸发的青年期,80年代处于精力充沛的壮年期,那么,21世纪之后则似已步入风烛残年。较之日本,中国经济的增长空间和发展潜力还很大,仍处于青壮年期,在西部大开发和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推动下,欠发达地区及持续增加的城镇人口将带来巨大的消费市场,这将为日本企业提供更多商机,也可为日本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此外,中日经贸合作还关系亚洲经济发展。当前,世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深化,美欧等的区域化进程日益加速。在此背景下,作为世界第二和第三大经济体的中日两个亚洲大国,在亚洲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从地区发展看,两国携手有助于推动整个亚洲的经济一体化进程,并提升亚洲地区抵御外部经济风险的能力。
尽管当前中日关系出现了“政冷经也冷”现象。但两国经贸界人士对双边经贸的长期发展依然看好,合作意愿强烈。日本国际协力银行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是日本公司长期商业发展的第二大最具潜力市场;日本开发银行的数据也表明,超过70%的日本大型制造企业并不打算放慢在华投资。实际上,目前减少在华投资的多为中小型日本企业,日立、丰田等大型日企仍继续在中国投资新项目,拓展市场的步伐从未停滞。这正是由于他们看好中国经济发展为其带来的巨大市场,以及中国在世界产业布局中日益重要的地位。
中日经贸关系密不可分,发展两国经贸关系符合双方利益。中国的经济增长是日本的发展机会,中国扩大对外开放也需要与日本企业加强合作。因此,看中日经贸合作须用望远镜而非显微镜,两国经济界应携起手来,推动经贸关系继续稳定健康发展。(原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禹 洋)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