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须改变忘却历史的"鸵鸟"心态
- 发布时间:2014-08-21 09:18:00 来源: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刚刚过去的8月15日,日本朝野多位人士参拜了靖国神社。在这个本该反省历史、祈愿和平的纪念日,他们却执拗地挑战着世界各国人民早已形成的共识。为何日本一方面积极谋求成为正常国家,一方面又如此执迷不悟,始终不愿正视历史?
1945年8月15日,天皇裕仁亲自宣读的《终战诏书》通过无线电播发。对于这个日子,与大多数国家使用“日本无条件投降”的表述不同,日本政府和媒体一直以“终战日”相称,刻意回避“战败”与“投降”。1945年夏,虽然败局已定,但日本仍全力组织“本土决战”,不惜举国“玉碎”。然而,8月6日和9日,美国向广岛和长崎分别投下了一颗原子弹。9日凌晨,百万苏军和苏蒙联军进入中国东北。在当天的御前会议上,天皇裕仁决定接受《波茨坦公告》。
日本之所以决定投降,除了避免国家毁灭,主要是希望盟国能够接受其条件——保留国体,即天皇制。战败后,日本一度由美国占领,天皇未被追究战争责任,经由美国改造过的天皇制延续至今。出于冷战时代的利益考量,美国对日政策由压制转为扶持,日本成为美国在东亚竞逐的马前卒。日美同盟,互相利用,因此,日本残留的军国主义毒素并未根除,一旦遇到合适的政治生态,立即滋长蔓延。战争结束不到8年时间,服刑中的甲级战犯即全部释放。甲级战犯嫌疑犯岸信介不仅被免于起诉,而且于1957年成为首相。日本虽然战败,但国体未变,国旗依旧,国歌仍是《君之代》,海上自卫队还在悬挂旧海军军旗。
与德国人视纳粹统治时期为历史歧途不同,由于国体的存续,日本一直将近代以来的明治、大正、昭和、平成时代,视为连贯发展的历史时期。天皇制的核心除了血统传承上的“万世一系”,更有以开疆辟土为目标的“八纮一宇”,后者与当前不少日本政客鼓吹建立东亚新秩序有着思想上的密切关联。时至今日,日本在文化上仍是一个相对保守的单一民族国家,国民不太关心外部世界,对于自己国家的认识还保留着诸多前现代色彩,对二战中亚洲受害各国存在着某种程度的敌视和蔑视。在日本社会,本应是正视历史,反躬自省的历史认识常被讥讽为“自虐史观”,而回避战败投降、逃避战争责任的历史观念却大行其道。
日本一方面谋求成为正常国家,另一方面,却试图用不正常的心态和行动去实现这一目标。手段和目标背道而驰,历史认识的误区严重扭曲了日本的现实政治和对外关系。侵略战争的发生、邻国人民遭受苦难、日本的战败与投降,这是摆在世人面前的实实在在的历史。只有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才能赢得尊重,日本必须改变刻意忘却的“鸵鸟”心态,摆脱自我唯尊的历史观念。日本要成为正常国家,首先必须正视历史,用正常的心态去反思过去、善待邻邦,唯有这样,方能走出当前内政与外交的困境。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