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19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多家券商涉企业债黑幕被查

  • 发布时间:2014-08-20 19:29:23  来源:金陵晚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近日,经不同机构的多位知情人士确认,海通证券债券融资部总经理曲林已多日未出现在北京的办公室。同期,发改委财金司前任司长张东生被调查,此案波及多家券商相关人士。自去年初以来,债市利益输送案的查处风暴席卷了多家机构,债券发行和交易中的利益输送等违法违规行为开始被揭开。

  记者获知,证监会和审计署正在审计各家券商的一级承揽协议支出顾问费,其中还会牵扯出多少案件,尚难预计。

  三个正式编制

  在发改委里,财金司此前内设四个处:综合处、财政处、金融处、证券处。其中证券处负责企业债的发行,还管IPO募资项目的审核,但正式编制只有三人。因此出现业内所称“奇观”:三个人管着一年发行数千亿的企业债市场。

  该处平日繁重的债券审批工作,靠着三个编制显然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此过去该处的日常工作主要靠从地方发改委和机构借调人员来完成。一般企业债审批项目由借调的地方公务员领头预审,曾由券商借调人员帮忙收、看材料,这造成一个借调的预审员也具有明目张胆寻租的权力。

  数月前刚从收入与分配司司长一职退休的张东生,在2003年到2006年6月担任财金司司长。在这一阶段,张东生主持下的财金司经历了企业债审批发行的黄金时期,火爆的时候,财金司的走廊里挤得“跟火车站差不多”。直到2005年5月央行首推短期融资券等产品后,发改委财金司作为债市发行审批的核心地位才有所旁落。

  此后,发改委财金司改革了企业债的发行方式,从审批制转向核准制,希望向交易商协会的中票、短融等债券产品的注册制看齐,满足有关发行条件即可发行企业债,每年核准发行的企业债也增至几千亿规模,仍是门庭若市。

  多位市场人士称,债券发行腐败的源头还是审批制,监管部门的官员也可能指定券的分配。与代持、养券、倒券等二级市场“利益输送”的行为相比,有些非金融机构出身的丙类户就是“关系户”,在发行环节拿券的本事令市场侧目,被称是“赤裸裸的抢钱”。因为金融机构正常价格拿不到券,就只能从这些关系户手里去拿券,后者有时连本钱都不用出,一到手就是纯利润。

  多家券商被查

  海通的债券融资部负责债券承销,主要是与发改委打交道,曲林担任此部门的一把手多年。市场人士称,海通证券该部门沟通能力超强。曲林以与发改委关系良好著称,早年即介入企业债发行承销。这次曲林突然被查,令海通证券颇为措手不及。

  有关案件将揭开企业债发行环节的更多腐败细节。知情人士透露,张东生被调查与2005年发行的企业债有关,该案是被去年10月国信证券固定收益事业部总裁孙明霞案牵出,难免牵涉多家券商。除了海通证券,还有其他券商固定收益部负责人被卷入,目前获知还有银河证券、民生证券等被查,具体涉案人员还未披露。

  市场人士透露孙明霞供出涉及数百人的名单,但国信证券方面私下极力否认与自己有关。孙明霞出身国信证券,从普通员工成长为债券部总经理,2004年后转战华西证券、华林证券,2011年升任华林证券总裁,2012年回归国信证券。目前还不确定,孙明霞涉案部分是她在哪个公司任职时的项目。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交易员抱怨道,“和发行环节有关系的人才能拿到券。我们以正常价格拿不到,就只能从这种人开的投资公司(即丙类户)手里去拿。他们转手就在一级半市场赚个价差,甚至一分本钱都不用出,让你直接去缴款。”财新

  债券基金发行进入冰点

  “债基”基金经理转岗管“股基”

  □金证券记者 管伟

  债券基金发行进入冰点。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仅27只债券基金上报和发行,募资数额220亿元左右。而去年同期,债券基金募资额为近2000亿元。

  《金证券》记者了解到,去年债券基金裂变式增长,债券基金经理也是供不应求,今年债券基金发行遇冷,债券基金经理及储备人才遭遇尴尬。上海一家基金公司甚至让储备人才转岗,管理权益类基金。

  债基发行热情低

  “今年基金的发行市场异常寒冷,感觉又回到了2008年。”南京一家国有银行的理财经理向《金证券》记者说道。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月8日,年内共有27只债券基金获批,而目前正在上报的基金类型中,债券基金仅5只。

  去年同期,债券基金的募资额为近2000亿元,而今年同期,债券基金募资额不足220亿元,仅为去年的约十分之一。

  记者注意到,截至8月8日,今年以来,仅工银瑞信基金诺安基金以及国投瑞银基金公司等3家基金公司上报了两只债券基金,而天弘、华夏、招商、鹏华、易方达、汇添富、景顺长城等基金公司,上报债基的数量为“0”。

  债基人才遭遇尴尬

  上海一位基金公司人士对《金证券》记者表示,自2008年以来,债券基金发行一直呈上升状态,这么冷清的情况只有今年出现。

  这与近年来债券市场的严打风暴以及一系列的严厉监管密不可分,在这些影响下,机构对于债券市场的组织进行了重新架构。

  该人士还透露,机构投资者今年上半年转变了风向,比较喜欢一对一的专户产品,而放弃对新发公募基金的投资。因为专户的机制更为灵活,对投资者的透明度更高。

  债券基金遇冷,债券基金人才也遭遇尴尬。

  上海一位基金行业人士向《金证券》记者透露,该公司的固定收益储备人才近日不得不向权益类基金方向转变,“前两年,债券基金暴发式增长,债券基金经理也是供不应求。当时,公司还储备了一大批的债券基金人才。不过现在风向变了,公司不得不让这些基金经理‘全能发展’,去接手权益类基金。”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