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区打破土地限定“围墙” 存量工业用地可转型
- 发布时间:2014-08-20 09:58:29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罗伯特
上海自贸区内土地供应不足,尤其是商业等性质用地的缺乏一直挤压着贸易、金融领域的改革“空间”。昨日,上海自贸区官方网站公布了《关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综合用地规划和土地管理的试点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明确指出,今后上海自贸区内的存量工业用地,经批准统一转型为综合用地时,土地权利人仅需按照市场评估价补缴土地价款即可。业内专家表示,这意味着上海自贸区率先在全国实施了更精简的盘活存量用地方式,工业用地转型将不再需要重新走收储、招拍挂等程序,一定程度上鼓励了自贸区主导产业加速布局其中,引导这些产业进一步强化。
土地不足已经成为上海面临的最大资源瓶颈之一,而自贸区也面临着类似的发展制约。据不完全统计,在上海自贸区现有范围内,约80%的土地为工业用地。按照我国相关政策规定,工业用地只能用做独立设置的工厂、车间等用地使用,而自贸区目前已确定的国际贸易、金融服务、航运物流、专业服务、高端制造五个主导产业中,仅高端制造为第二产业,其余均为第三产业,需要更多可开发商业地产等的综合用地。
亚太城市研究会房地产分会会长陈宝存坦言,随着国家推进各地尤其是北上广等特大城市盘活存量用地,原则上不再新增建设用地的进程逐步加速,各地都在努力探索如何能够更快将低效利用甚至闲置的工业用地重新充分利用起来的渠道,北京、河北等多个城市正通过地方土储部门收储低效、闲置工业用地再重新规划成其他功能用地并招拍挂的形式,让这些土地重新上市,“不过,一般地方土储部门收储、规划、招拍挂需要一段时间,但其实最终成交结果与让土地权利人直接补缴土地价款转变土地用途基本一致,即都由原土地权利人重新按照新用途开发”。因此陈宝存认为,上海自贸区采取的新方式能够尽可能缩短土地转型周期,让没被充分利用的工业用地尽快形成有效供应。
而从产业布局的角度来说,自贸区研究专家、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认为,工业用地补缴地价款后直接转型综合用地的方式,将在一定程度上引导资金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尤其是自贸区的主导产业将得到进一步强化,比如一些跨国银行将积极来国内办分支机构,以享受更多自贸区金融开放政策。